战争中的百姓各有各的悲惨,随波逐流都算好,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
王仲和里长欢庆之后却又担心起家人的遭殃。
“这是命里的劫数……………”里长说。
王仲默不作声,脑子里全是妻子和孩子的事,想着如果回去他们还在,他一定全心全意过好日子。
再平常艰苦日子也是好的。
正想着,他们看见数名骑马的士兵飞奔而过,去旁边换马。
边换马边和管后勤的官员交谈:“几位贵客又往南跑了,这会到哪。”
“直达洛阳,见天子。”
“什么?真羡慕你们,一天天大江南北都看遍了。”
“羡慕个屁,快马加鞭一千多里,骨头都颠散架了。”
“哈哈,那和我换换?你们把大捷抱回去,拿得赏赐比我一年年俸还多哩!”
几位骑兵笑笑:“咱们就是沾大帅的光发笔小财,可不是天天都有的。”
“这回又是多大功劳?”
几个骑兵骄傲道:“俘虏斩一万两千多,收复梁州,咱们兄弟只折损了三百多人。”
他们故意说得很大声,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听完后周围人议论纷纷,那官员满脸惊讶:“这样的大功报到京城去,那要得多少赏赐。”
几名骑兵哈哈大笑,正好这会儿手下的人已经换好了马。
“等我们回来请你喝酒。”
王仲发自内心的为年轻大帅高兴:“这大师对咱们也好,跟我说话也不高高在上。
还专门派人保护咱们,上回白毛兵想过河偷袭,要是没人保护,咱们说不定都死了。”
里长道:“好是好,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你就跟他说过两回话,哪知道是什么样的人。
再说人家是朝廷的大将军,皇帝面前都能说上话的,用不着咱们操心,还是多想想自己的事。”
王仲撇了撇嘴,他知道里长是为他好。
但他依旧觉赵大帅是个好人。
那是一种感觉,和他之前见过那些将军,大官都不同。
赵大帅是他们里官最大的,却是对他最好的。
或者不能说好,他只觉得赵大帅和他说话时就像把他当一个朋友,大家都是平等的。
或许那不切实际,但却是所有人都期盼的对待。
光这一点,他也愿意跟在赵大帅身后,为他的军队运输粮草,只要有口饭吃,不必用皮鞭和峻法相逼他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