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影视编辑器 > 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律(第3页)

第一百零八章 大明律(第3页)

他示意阿福展开一幅巨大的架构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三个并列的系统。

“看这里。朕决定,将司法权一分为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专司案件侦查、缉捕人犯;都察院,负责审核证据,提起公诉;大理寺,独立进行审判,依据律法定罪量刑。三者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任

何一方,都不得独断专行!”

新任的大理寺少卿赵文博看着图表,沉吟片刻,提出疑问:“陛下,如此分权,程序繁琐,会不会。。。。。。影响办案效率?若遇紧急大案,恐贻误时机啊。”

“宁可慢一些,也绝不能错!”苏宁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从今往后,办理任何案件,都必须遵循“重证据、轻口供”的原则!凡刑讯逼供所得之供词,一律视为无效,不得作为定案依据!我们要的,是铁证如山,而不

是屈折之下的一纸虚言!”

接下来的数月,大明王朝如同上紧了发条的巨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变革。

各地旧式书院被迅速改建为新式学堂,所有私塾和民间学院被统一纳入官学体系。

第一批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教材,通过已然铺开的大明皇家商行网络,被快马加鞭地送往各州县,引发了无数好奇与研读。

大明皇家钱庄发行的纸币,正式定名为“龙元”,以清晰的兑换比例回收旧宝钞和支票,稳步确立着信用。

最令人惊叹的是,在苏宁近乎不眠不休的亲自指导与推动下,新的《大明律》竟然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完成了主要框架的修订。

当那部条文更清晰、刑罚更人道、体系更完备的《大明律》颁布天下时,许多有识之士在仔细研读后,终于清晰地意识到。。。。。。

一个全新的时代,真的已经拉开了序幕。

方孝孺手捧散发着墨香的《大明律》试行本,一页页仔细翻阅,脸上的忧虑渐渐被叹服取代。

他来到苏宁面前,由衷感慨:“陛下,此律法之精密、之仁恕、之完善,实乃臣平生仅见,足以垂范后世。只是。。。。。。陛下,改革之势如此迅猛,如烈马奔驰,臣。。。。。。臣仍是担心,旧疾未去,新创又生,若驾驭不当。。。。。。”

“爱卿的担心,朕明白。”苏宁站在皇宫的高处,眺望着远处正在热火朝天施工的应天大学工地,那里传来的不是诵读圣贤书的琅琅之声,而是工匠们夯实地基的号子与木材石材的碰撞声。

他的目光坚定而深远。

“破而后立,总需经历阵痛。这是大势所趋,亦是必然之过程。朕,要用十年时间,打造一个前所未有,远超汉唐的煌煌大明!”

随着新政的逐项落地,大明王朝这艘古老的巨轮,在年轻皇帝坚定有力的掌舵下,开始缓缓而又不可逆转地调整航向。

虽然前方必有风浪颠簸,但新生的气息已然弥漫开来,一个光明的未来,似乎正从海平线上隐隐浮现。

而在遥远的北平,新都的勘测与前期筹备工作,已经悄然开始。

无数的建材开始汇聚,图纸在能工巧匠手中传递。

没有人知道,这座在皇帝宏图伟略中孕育的新城,在未来将会焕发出何等夺目的光彩,成为举世瞩目的心脏。

“陛下,如今天下初定,要不要让常家的舅舅回来辅佐陛下?”

“嗯,大舅这些年身体不太好,需要接回南京修养,或者可以前往军事学院任教,而二和三将会协助朕改革军制,以后大明的军权只能集中在朕的手里。”

“陛下睿智。”

“皇后,至于赵家确实不能掌控实权,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外戚是绝对不能出现的。”

“臣妾明白。”

“还有,既然天下已定,我们也该要自己的孩子了。”

“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