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割鹿记 > 第九百九十章 高丽守捉使(第2页)

第九百九十章 高丽守捉使(第2页)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父亲陈砚的身影。那个总在深夜伏案抄写《割鹿记》的男人,曾在她十岁生日那天,带她爬上屋顶,指着一颗孤星说:“你看,那不是星星,是一盏灯。有人在很远的地方,为你点着。”

那一刻的选择,才是真正的起点。

她睁开眼,目光坚定。“我不选谁去当锚点。我们要一起进去。”

“你说什么?”两人同时惊问。

“我们三人,加上所有愿意同行的人。”林昭走向中央石台,举起铜钱,“如果敌人想靠数量淹没真实,那我们就用更多的真实压垮他们。不是一个人牺牲,是一群人共同承担。这才是《割鹿记》教给我们的事??**独火易熄,众焰不灭**。”

话音未落,铜钱骤然升温,竟自行脱离她的手掌,悬浮空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传来异象:西藏新建的木质灯亭自动点亮;内蒙古草原上的太阳能碑群齐鸣;南海海底信标发射频率突增至每秒九次,恰好对应《割鹿记》开篇字数。

更令人震撼的是,全球各地开始自发响应。甘肃雷葬沟外,上百名村民手持陶灯聚集;成都一位退休教师在校门口贴出告示:“今晚八点,操场诵读《割鹿记》,欢迎加入”;上海某栋写字楼顶层,整层员工关闭灯光,围坐一圈默念经文;巴黎街头,一群年轻人用投影仪将全文投射在凯旋门上,警察赶来驱赶时,却发现所有人都闭着眼,嘴唇微动,神情安详。

子时将至,林昭、陈知远、阿织并肩立于九重圆环中心。他们身后,三百二十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点灯者静静跪坐,每人手中托着一枚铜钱。这些铜钱形态各异,有的锈迹斑斑,有的镶嵌玉石,但无一例外都在微微震颤,仿佛与某种古老节律同步。

“准备好了吗?”林昭轻声问。

陈知远点头,嘴角扬起一丝笑意。“我一直都在听。”

阿织闭上眼,左耳珊瑚泛起血色光芒。“这一次,换我来照亮你们。”

林昭深吸一口气,朗声诵出第一章第一节:

>“夜行者不惧黑,因其心自有光。若天下无灯,则吾身为烛。”

三百二十八个声音随即接续,层层叠叠,汇成洪流。每一个音节都激起空气中的微光,如同萤火升腾。铜钱纷纷离手,悬停半空,组成一个巨大的旋转符阵,正对心灯仪轨裂缝。

随着诵读深入,地穴剧烈震动。裂缝猛然扩张,喷涌出炽白光芒。一股无形之力将众人意识拉扯向前,仿佛坠入无底深渊。林昭感到自己正在分解,思维化作碎片,记忆如潮水倒灌。

她看见父亲陈砚被押上审判台,耳边回响着冰冷宣判:“剥夺身份,清除关联,永久归档。”

她看见母亲沈眠抱着婴儿时期的自己,在暴风雪中奔逃,身后追兵举着“记忆消除枪”。

她看见陆沉在孤岛上第一次收到回应,泪水滴落在发报机键盘上。

她看见无数陌生面孔在同一时刻点燃油灯,无论贫富、肤色、语言,动作却惊人一致。

然后,她进入了虚识海。

眼前是一片浩瀚星空,但星辰之间布满裂痕,如同破碎镜面。那些被黑雾吞噬的光点正不断膨胀,试图填补空白。而在最深处,一座由纯粹黑暗构筑的宫殿缓缓升起,顶端悬浮着一颗巨大眼球,冷冷俯视一切。

“那就是‘伪神格’。”陈知远的声音在意识中响起,“它自称‘初源意志’,声称自己才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真正主宰。”

“那就打碎它。”阿织冷声道,手中已凝聚出一柄由光丝编织的长剑。

但他们刚迈出一步,四周景象骤变。无数熟悉的身影浮现:林昭看见母亲微笑着挥手,说“孩子,回家吧,一切都结束了”;陈知远见到导师慈祥地说“你的任务已完成,休息吧”;阿织则看到师父站在废墟中低语“够了,放下执念”。

幻象逼真得令人心碎。

“别看!”林昭大喊,“这是它的诱饵!它知道我们最想要什么!”

三人紧紧靠拢,再次齐声诵读:

>“不信虚言,不拜伪神,唯信己心,灯火长存!”

声浪如刀,劈开迷雾。那些幻象哀嚎一声,尽数崩解。黑暗宫殿剧烈摇晃,巨眼眨动,射出一道黑色闪电。阿织挥剑格挡,却被击飞数十丈,左耳珊瑚当场碎裂,鲜血直流。

“它在吸收我们的信念反哺自身!”陈知远咬牙,“每一次抵抗,都让它更强!”

林昭忽然明白过来。“它不是在防御……它在进食。我们的情绪、执念、痛苦,都是它的养料。”

“那就给它吃不了兜着走的东西。”她闭上眼,不再对抗,反而主动敞开意识最深处。

她回忆起童年夏夜,父亲教她辨认北斗七星的模样;

想起母亲哼唱小调时眼角的细纹;

想起第一次触摸铜钱时那种血脉相连的悸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