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原本满意的神色微微一滯,目光缓缓转向常茂,眼眸掠过一抹难以察觉的无奈,方才开口,“常茂,你既已认罪,且罪无可恕。”
话语落下,奉天殿內一片死寂,眾人皆屏气敛息,等待著朱元璋接下来的裁决。
朱元璋顿了顿,继续说道:“擬旨,念已故开平王之功,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將郑国公常茂降为怀远侯。”
这道旨意一出,恰似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
淮西勛贵们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常茂免去死罪而暗自鬆了口气,又因常茂从国公之位被贬为侯而感到惋惜与不甘。
但同时,心中又不免升起一抹惧色与忧虑,毕竟,常遇春何等人物?
那可是大明王朝开国的顶尖功臣,为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以常遇春如此之功,却依然难以护佑自己的儿子常茂周全,这怎能不让人感到恐惧和担忧?
淮西勛贵们心中的不安更甚,而常茂的遭遇就如同一个信號。
让淮西勛贵意识到,即便是有著深厚背景和功勋的家族子弟,在触犯律法、触怒龙顏之时,也难以逃脱惩处。
毕竟,连常茂都落得如此下场,那他们平日里那些见不得光的勾当,若是被彻查出来,又將面临怎样的结局?
还有那些与淮西勛贵有些牵连的官员们,此刻更是如坐针毡。
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与淮西的关係而受到牵连,心中懊悔不已,后悔自己当初不该与淮西勛贵们走得太近。
“臣,领旨谢恩。”常茂顿时鬆了口气,原本紧绷的身体微微放鬆下来。
可很快,常茂便收敛了情绪,装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眼眶微红,声音微微颤抖,更是朝著朱元璋深深拜倒下去,口中不住地谢恩。
而不同於其余诸臣或惋惜或幸灾乐祸的情绪,李善长、刘伯温,甚至是胡惟庸,他们看向常茂的眼神,依旧保持著淡然之色,平静无澜。
毕竟,他们都深諳朱元璋的帝王心思。
朱元璋此次只降了常茂的爵位,但却没有削减他的俸禄,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便代表了事实,確实如他们心中所推测的那般,朱元璋念及常遇春的赫赫战功,对常茂存有一份特殊的容忍和照顾。
並不想將淮西勛贵集团逼得太紧,只是藉此事对其稍加敲打。
更何况,在他们看来,从公爵降为侯爵,表面上看这惩罚颇为严苛,可实际上对常茂而言,不过是头衔上的些许变动,根本不痛不痒。
常茂背后有著淮西勛贵集团的庞大势力支撑,依旧稳稳地手握大明最顶端的权势,人脉关係盘根错节,影响力不容小覷。
再者,以侯爵之身入朝为官,看似地位有所下降,可从另一个角度看,反而能让常茂更加游刃有余。
因为,没了公爵那过於耀眼的身份,他行事或许能少些外界的瞩目和掣肘,在朝堂的权力博弈中,更便於隱藏锋芒、暗中布局,进退之间也能有更多的周旋空间。
李善长退回到原位后,不著痕跡地微微侧目,眼神中透著一丝郑重,轻声对身旁的胡惟庸:“惟庸,对於郑国公,一定要拉拢,千万不能得罪。”
胡惟庸微微一怔,旋即眼神中闪过一丝瞭然,赶忙微微頷首,恭谨低声:“相国放心,学生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