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也能画蓝图,就像能绣唐卡一样理所当然。”
最上方,尼玛次仁写下一句话:“知识不分性别,只有懒惰才分。”
施工启动那天,江慎行再次扛起摄像机。镜头里,五个女生穿着工装靴站在脚手架下,亲自监督保温层铺设。她们戴着安全帽,脸上沾着灰泥,笑声穿透风雪。
“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他对准特写镜头喃喃自语,“三十年前,这片土地上的女人连进庙堂都要绕路走;如今,她们正亲手建造未来。”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拉萨的信悄然抵达卓玛手中。
>卓玛老师:
>我是尼玛次仁的母亲,桑吉措。三年前我把女儿送到你面前时,以为她迟早会逃婚被抓回来,或者病死在外。可今天,她在全县考第一的消息传到了牧区,整个部落的人都来看我。
>有人说我命好,生了个聪明女儿;也有人说我狠心,拆散了祖辈定下的姻缘。
>可我想告诉你??我不是好母亲,也不是坏母亲。我只是个终于敢睁眼看世界的普通女人。
>昨晚我烧掉了家里供奉的婚契木牌。那是我十六岁那年被刻上的名字,写着‘属格桑家,终生不得离’。火焰升起时,我哭了很久。
>现在我开始学写字了。夜校老师说我进步很快,明年或许能考初级识字证。
>请替我抱抱尼玛。告诉她,阿妈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女儿不是赔钱货,她是照亮我家黑暗的灯。
>
>桑吉措敬上
卓玛读完信,久久伫立窗前。远处操场上,尼玛次仁正带领一群低年级学生做课间操。阳光洒在她身上,仿佛镀了一层金边。那一刻,卓玛忽然想起自己初来乍到的那个冬天,曾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牛棚角落,借着微弱烛光描摹黑板上的汉字。那时她不知道,那一束光,终将点燃整片荒原。
几个月过去,太阳能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新学期开学典礼上,县领导亲自揭牌“措哇女子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台下掌声雷动,李岩却悄悄抹了抹眼角。
“怎么,感动了?”江慎行打趣道。
“不是。”李岩摇头,“我是想到,八年前我第一次来这里,车陷在雪地里,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带着一群妹妹抬杠木头把我拖出来的。当时她说:‘汉人叔叔别怕,我们会修路。’我以为她在开玩笑。”
他望着台上自信发言的尼玛次仁,声音微颤:“原来她们从来都不是在做梦。”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九月的一场家长会上,两名外地商人模样的男子闯入校园,声称要“接侄女回家治病”。经核查,所谓“侄女”实为一名刚入学的孤儿学生洛桑旺姆??她的“亲戚”根本不在监护人名单上。
安保人员阻拦未果,双方发生争执。混乱中,一人掏出一张泛黄的纸质协议,上面赫然写着:“洛桑旺姆,七岁,自愿终身侍奉扎西家族,换取牧场使用权。”落款日期竟是二十年前,签名处按着一枚小小的手印。
“这是买卖契约!”卓玛当场怒斥,“法律早就废除人身依附关系了!你们竟敢拿这种东西当依据?!”
对方冷笑:“规矩比法律管用。她是扎西家的人,就得回去挤牛奶、生孩子,轮不到你们教她什么独立人格!”
事件迅速升级。警方介入调查,发现该家族长期以“收养”名义控制多名失亲女童,强迫劳动甚至逼婚敛财。而此次行动,正是因措哇女校影响力扩大,威胁到其非法利益所致。
舆论哗然。
央视新闻专题报道播出当晚,全国超过两千万人观看。评论区刷屏:
>“她们读书不是为了逃离家乡,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