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御前女官 > 5060(第9页)

5060(第9页)

“来人,带小公主下去净手。”皇帝含笑的声音响起。

赵长宁领着小宫女进去,先是朝皇上跟昭仪行礼,随即便牵着小公主去偏殿。

皇帝看到赵长宁回来,目光在她面上扫了一眼,清隽眉眼缓缓收了笑意,朝商媚儿道:“带循儿回去吧,朕要处理朝政了。”

商媚儿不太乐意,但这里是勤政殿,她也不敢放肆,只得不情不愿的带着女儿走了。

赵长宁先是整理好杂乱无序的奏折,又给燎炉里添了些炭火,随即便为皇帝奉了一杯热茶。

皇帝有些好奇地看着她一如往常地沉静,动作不错丝毫,甚至连放杯子的地方,都没有一点偏差。

他眯了眯眼,“你这是领到了,还是没领到?”

赵长宁抿唇轻笑,“吏部已经为长宁发下了官凭和腰牌。”

她跪下叩首,额头触地,“谢皇上隆恩,今后,长宁定不负皇上恩宠,牢记职责,能为皇上尽职,是长宁此生之幸。”

皇帝笑了起来,眸光幽深,“心有惊雷而面如平湖,长宁,朕从前,似乎也小看你了。”

这很好,他确实没有看错人。

赵长宁闻言,也只是松了口气,还好皇上没有问有关岑春的事儿,但她转而又笑话自己太蠢,七品的芝麻小官,需要皇帝去关注吗?

她还是没有彻底摆脱往日的小格局,一点小事就能当成天大的事儿,生怕问责。

在这座宫殿里,处理的都是真正的国家大事。

皇帝看着再次整洁有序的御案,奏折都分门别类地放好,甚至是按照他现在习惯批阅的顺序摆放,可见赵长宁心细如发,聪慧过人,的确有其长处。

他满意的坐好,心情都莫名好了些许,看着赵长宁垂首磨墨,并无一丝有了官身后的失态,不由暗暗点头。

随着年关靠近,宫中熬过腊八粥后,便开始准备过年事宜了。

赵长宁这些日子明显感觉到,皇帝对她多了一点点的信任,这种感觉并不明显,也只有日日相处才能察觉出细微差别。

她对此,自是欣然接受。

能得皇帝信任,是殊荣,更何况皇帝不拘一格用她一个女子,甚至愿意让她做官,这在史书上都很少见,她愿意忠心报答。

玉京雪灾不算严重,加上工部和户部处理及时,并未造成什么人员伤亡。

只是,今年奏报上来的花销,和国库的空荡,还是让皇帝有些惊怒。

赵长宁捡起地上的册子,上头用楷书写着“承安元年户部账册”。

她小心翼翼道:“皇上,不提多场花销巨大的法事,还有年初先帝为浙江抗倭和镇压叛贼所批的银钱,今年光是治蝗一事,便花费了足足百万两,老大人们的话,其实并没有错,想拿出钱,自然不能再朝百姓伸手,唯有开源节流了。”

皇帝眉头紧锁,寒声道:“朕知道。”

他难以克制地阖眸,重重吐了口浊气,似是极为疲惫地斜倚在椅背上。

“朕只是没想到,竟然还是处处要被他们拿捏,光是一个钱字,就能将朕死死捏住。”

皇帝嗤笑了起来,万万想不到,登位的第一年,便多灾多难还缺钱。

赵长宁想到方才殿内的争吵,只能沉默,先帝在时便有的积弊,皇帝想这么快肃清,这是不可能的。

从先帝时便能瞧见,除去开国全权掌握权柄的皇帝,后续的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这些老大人们,和先帝多年君臣,早已私下有了默契,哪怕吵架都是你来我往弯弯绕绕的,但和年轻有抱负的新帝还在磨合。

显然,双方都不太满意。

当初的盟友,已然成了掣肘,但若无掣肘,皇权又太盛,而皇帝也太年轻,先帝恐怕早就想到这些了。

赵长宁想到此处,又觉得内阁的老大人们,或许也不是故意为难皇帝,只是职责所在。

皇帝也知道这事儿暂时无解,想从中破开一条路,不再由着这些老东西开口瞎喊,那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头疼道:“朕只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一切都顺顺利利,宫里也要节流了,勉勉强强的先挺过去吧。”

【踏雪独家】 赵长宁闻言,不遗余力的为皇后说话。

“皇上,娘娘此前还曾与我说过,要遣散宫中一些繁杂重复的宫人,只是您最近一直不曾去过坤宁宫,她也不好开口。”

皇帝听到这种懂事的话,不由点头,“她倒是想的周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