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生安义两人没有喝酒,吃完后,便回去休息了。
赵长宁因着温小宁,心绪浮动,加之饮了酒,也多了些往日不曾有的情绪。
“明大人,丢了官又怀才不遇,只能做区区教习,心里难受吗?”
明轩摇摇头,他起身又为赵长宁斟了一杯,笑着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他握着酒壶,潇洒挥手,朗声诵读,“……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
赵长宁斜倚在窗前,单手支额,月光皎洁,清辉如玉,落在明轩的身上,凭白为他增添了些许诗意,更别提他口中念着她不曾听过的词,越发使得他这探花郎风姿绰约,潇洒风流。
“这是什么意思?”她一双眼牢牢落在明轩英俊无暇的脸上,嘴角含笑。
明轩耐心为她解释,“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名利如浮云变幻无常,费神费力,这一生不过快马过隙,火石一击,梦幻泡影……”
他席地而坐,仰头看着赵长宁,四目相对,虽不曾开口,但他就是觉得她懂他。
“长宁,你可愿为我知己否?”
赵长宁垂眸,笑着摇头,“明大人,你醉了。”
明轩果真是醉了,斜倚着扶手,已然合上双眼,像是睡着了。
过了两日,艳阳高照。
似是雨过天晴,皇帝的旨意终于到了,赵长宁没有犹豫,立刻便去了布政使司讨要船只。
周密无可奈何,犹豫着还是将船给了出去。
“你知道工部跟兵部给我写了多少信吗?”等赵长宁走后,他望着一同跟过来的明轩,长叹一声,“罢了,就看她能走到哪一步吧。”
明轩笑了起来,眸光灼灼,“她会走出去的。”
赵长宁不想耽误时间,准备连夜赶回江西,临走和明轩道别。
“明大人,你也要回玉京了吧?”
明轩点头,烛火下昏昧的光,照不穿他的不舍,他想劝她留几天,好歹养好身体,但也知道时不我待,她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句,“长宁姑娘,一路顺风。”
“一路顺风。”赵长宁笑着放下帘子,朝云生道:“咱们走吧。”
明轩忽然追了两步,“许婆婆很担心你,记得寄信回来。”
他没等到赵长宁的应和,只能眼睁睁看着马车辚辚远去。
安义有些担忧,“咱们走了这么些日子,不知她们怎么样了?”
赵长宁闭着眼养神,倒是不太担心,现在无非就两种情况,一是顺利,二是不顺利,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钱。
她心内暗叹,刚操心完船,又要操心钱了。
果然,事情哪有一帆风顺。
七月盛夏,冒着高温赶回景德镇,发现瓦子街的院子门口,时不时晃悠一些人。
看到赵长宁后,这些人纷纷对起了眼神,也不知商量什么,又都走了。
宋环和周淼看到她回来,大松一口气,“姑姑,户部到底拨了多少银子?咱们没钱了。”
“剩下的十万两也用完了?”赵长宁眉头一拧,竟然这么快。
周淼点头,“姑姑进来的时候应该看到有人吧?那些就是没付清工钱的,已经欠下不少了,哎,这户部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啊?五十万两而已。”
赵长宁知道此事已经拖不动了,郑家家主表态后,她就已经想到了这种局面。
“我马上就去南昌府,别担心,有我在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瓷器一定要出海,她没有回头路了——
作者有话说:【1】苏轼——《行香子述怀》
大姨妈来了[爆哭][爆哭],要了命啊,明天多写点,谢谢宝宝们!
第72章
宋环并不担心钱,她小心翼翼道:“姑姑,船现在到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