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昭仪知道旨意无可更改,一寸寸的软倒在地上,双肩耸动,心若死灰。
赵长宁扶起她,本想再安慰,但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
当冬雪消融,流水潺潺,湖面有了鱼儿游弋的身影,地面如绿毯般铺满,枝头的芽苞迸发,鸟雀重新吱吱喳喳,一切都预示着春天来了。
皇帝颓靡了一整个冬日,恢复了往日的精神,近来朝中也无事,便准备去荆山行宫踏青。
赵长宁自然随侍。
皇帝点了两个妃嫔跟随,但却没让她们上御驾,而是扭头看向赵长宁。
他眸光灼灼,清隽的脸上带笑,越发的清隽温润,比之青年时候,多了分从容。
“长宁,你陪朕一起坐着,正好说说话。”
赵长宁迎着两位新得宠妃嫔不解和怀疑的眼神,佯装淡然的上了御驾,她心里隐隐有了预感,也有些不安。
好在,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心中定,面色便也从容。
双驾锦蓬马车慢悠悠的走着,春光大好,难得的舒适。
“朕忽然想起来,当年父皇带着大家去荆山行宫的场景了。”皇帝闲适的倚着软枕,以手支颐,目光落在赵长宁身上,离京两年,见识过山川湖海,她似乎愈加温柔从容,令人挪不开眼,当初那种被她惊艳的悸动,又被撩拨的蠢蠢欲动。
“那时候,你十分体贴,跪坐在父皇的身侧,为他揉腿捏肩,万般周全,父皇也就独独信你一人……”
他的目光中,带着打量与欣赏,还有看着同类般的了然。
“长宁,朕知你,你也知朕,如今,你信朕吗?”
皇帝嘴角含笑,朝赵长宁伸出手——
作者有话说:[无奈][无奈]
第104章
赵长宁望着皇帝胜券在握的自信闲适模样,有些恍惚,这一瞬间,像是看到了当初的先帝,只不过先帝比他更老练,也更从容,更像一个权柄在握,执掌生死的帝王。
她觑着那只指骨修长的手,缓缓跪了下去,将茶碗举过头顶,“长宁身份卑微,不敢僭越,在长宁心里,这世间没有比皇上和皇后更可信的人了。”
磕了个头,她直起身子,目光平静的看向皇帝。
皇帝听她说到皇后,笑意收敛,眸光微漾,听出她的推拒,一点也不失望,反而嘴角的笑意越发上扬,还主动转移了话题。
“当初为你作的那幅画,至今都没有点睛,长宁,朕见了那么多眼睛,唯有你这双眼睛,世间无双。”
赵长宁想到皇后至今悲伤不能自已,但皇帝显然已经走出了阴影,这是他失去的第一个孩子,他终究会跟先帝一样,听到孩子去世,也只会感慨一句的威严帝王。
她抿唇道:“长宁蒲柳之姿,怎配皇上如此夸赞,我倒觉得,玉昭仪那双小鹿般的眼睛,才是世间少有。”
皇帝哈哈笑了起来,“你倒是喜欢她,夸了她好几次。”
赵长宁见话题终于转移,心内松了口气,笑道:“皇上,玉昭仪毕竟年纪还小,孩子在皇后膝下,虽不用担心,但慈母之心是天性,您不如将她请过来,也能散散心。”
皇帝略点点头,“这个,你来安排吧。”
途中休息,赵长宁借机下了马车,寻人回宫禀皇后,将玉昭仪接过来。
顺便,让那两个嫔妃上去伺候。
等到再次启程,皇帝才发觉赵长宁去了队伍前面,单人单骑,倒也自在。
他看着身边两个叽叽喳喳的女人,控制不住的拧眉。
皇帝不由望向前方,赵长宁纤瘦的背影,总是能轻易攫取他的目光。
两人一路并肩走来,早就超越了朋友,更像是志向相同的同路人。
从她坚定铿锵地助他拿下帝位,又辅助他冲破内阁的压制,更为他解决了内帑空虚的局面,到这一步,他不仅仅视她为朋友,纵观后宫,也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如长宁般独特。
赵长宁只觉如芒在背,但她面上依旧淡然。
到了行宫,她才在回玉京后,第一次看到了二公主和四皇子,也就是商媚儿留下的一双儿女。
两个孩子看起来很正常,活泼可爱,丝毫看不出害死了三皇子,甚至嬉笑奔跑着,还来向她打招呼。
“姑姑,你能陪我们一起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