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魏晋不服周 > 第200章 上桌吃席6(第1页)

第200章 上桌吃席6(第1页)

第一天执行“抓肥羊”政策,各方都还没有什么反应,第二天的时候,朝廷就有官员上奏,说应该将石守信罢免。

奏疏送到了司马昭的案头。

不过司马昭的态度很明确,他就是在敲打某些明里暗里摆谱的人,石。。。

马蹄踏破残雪,晨雾如纱裹着祁连山脊。阿禾率队南行已七日,箱笼中十万签名压得车轴吱呀作响,却无人言累。每过一村,便有百姓自发加入护送行列,手持火把、肩扛扁担,仿佛送葬又似迎神。晓禾骑在队尾,怀里紧抱着那卷《正始律》拓本,手指不时抚过“民议章程”四字,像在确认一场梦是否真实。

入陇右界,风势转烈。黄沙卷着枯草扑面而来,天地混沌如初开。忽见前方烟尘腾起,众人勒马戒备,却发现是一支衣衫褴褛的童子队奔来??竟是凉州旧地十七所夜读堂幸存的孤儿,最大的不过十五,最小的才六岁。领头少年跪地呈上一只陶罐:“阿禾先生,这是我们从被烧学堂的灰烬里扒出的炭笔头,一共三百二十一根……我们每人认一支,发誓要写满十万页字,才算还清您的恩。”

阿禾下马接过,指尖触到罐壁残留的焦痕。她没说话,只将罐子交给乌仁娜,低声吩咐:“收好。等到了建康,在国子监门前当众打开。”

当晚宿于古浪驿。篝火燃起时,柳七取出地图细看,眉头越皱越紧。“不对劲,”他指着豫州方向,“李慎信中说崔氏余党盘踞中枢,可这几日我们沿途所见,士族庄园竟纷纷开仓放粮,私塾也破例收容寒门子弟。这不是退让,是诱降。”

阿禾拨弄着火堆,火星飞溅如星雨。“他们怕了。怕西域联名真能掀起滔天巨浪。所以先示弱,再分化??许你入学,却不许你议政;让你识字,却不让你知法。”她抬头环视众人,“记住,敌人最可怕的不是刀剑,是把反抗变成恩赐。”

次日途经武威,恰逢一年一度“祭贤礼”。昔日此地只拜孔庙,如今城东新立一座“庶民碑林”,刻着近五年因言获罪者姓名。阿禾带人前去献花,却见碑前已有人等候??一位白发老儒,身披褪色青衫,正是二十年前因上书废除贱籍而遭流放的郑太和。

“我听说你们带回了《正始律》?”老人声音沙哑,“当年我父亲参与修订此律,临终前说:‘若有一天它重见天日,便是华夏重生之始。’”他颤巍巍从袖中抽出半片竹简,“这是我父藏下的《选举令》残片,写着‘官出自公选,非由门第’。后来全家因此被灭口,唯我侥幸逃生。”

阿禾双手接过,如同接过一座山的重量。她忽然明白,为何北魏能在乱世中维持百年纲纪??不是靠强权,而是有一群人,哪怕明知会死,也要把规则埋进土里,留给后人挖。

离长安愈近,朝廷动静愈多。九月二十三,御史台突然发布《清查私学令》,宣称要整顿“妄传异端”的民间讲堂;十月十一,礼部奏请恢复“士族荐举制”,美其名曰“维系教化正统”。更有流言四起,称阿禾所携《正始律》乃伪造,目的为“煽动边民,颠覆社稷”。

“他们在抢时间。”李慎密信再度传来,“崔氏操纵太常寺,正拟诏书,欲以‘妖言惑众’罪名褫夺你爵位。若无万民之声压顶,普教法案必败。”

阿禾当机立断,命队伍改道直趋华阴。那里有座废弃的汉代观象台,地势高耸,可俯瞰渭水平原。她要在天下人眼皮底下,完成这场“文字起义”。

十月初五,霜降。三十六盏油灯绕台而列,十万签名按地域分类摊开在案。阿禾立于石阶最高处,面对来自各州的报信使、游学士子、商旅代表,朗声道:“今日,我们不做乞求,只做宣告!”

她展开一面巨幅绢布,上书《普教学令草案》,由晓禾领读,逐条讲解:

一、凡年满六岁孩童,无论出身,皆须入学;

二、教师由地方推选,朝廷不得干预人选;

三、教材须经三方审定??官、学、民各派代表;

四、设立“巡教御史”,专查豪族阻学、官吏贪污;

五、违令者,削爵、罚俸、罢官,三刑并施。

读毕,她取出一枚铜印??是西域法治联盟授予的“民权执信”,重重盖下。刹那间,鼓声雷动,百余名孩童齐声诵念誓词,声浪直冲云霄。

与此同时,七十二匹快马分驰四方。每骑背负百份抄本,沿官道驿站张贴,直至建康城外。更有粟特商人通过丝路暗线,将文本送往吐蕃、突厥、南诏使馆,逼朝廷在列国注视下表态。

七日后,建康震动。街头巷尾热议“阿禾五条”,茶肆酒楼皆有人争辩“寒门该不该读书”。国子监几位老博士竟联名上书,称“若拒普教,则吾辈愧对先圣”。就连一向缄默的皇后也遣宦官私访火种队旧部,探听阿禾近况。

崔氏终于坐不住了。十一月初一,宰相崔元礼借祭祀太庙之机,当众焚毁一份《正始律》抄本,厉声斥责:“此等伪书,蛊惑愚民,乱我祖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长生三千年
京城第一刀长生三千年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