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37章 想不到吧我们定亲了呢(第3页)

第637章 想不到吧我们定亲了呢(第3页)

此后十年,天下风气悄然巨变。民间兴起“清明共祭”之俗,不分贵贱,无论亲疏,皆可在祠堂供奉无名英雄牌位。更有工匠自发雕刻“守夜群像碑”,立于各地城门口,刻画抱着孩子的女医、背着伤员的老兵、点燃烽火的哨兵……每一尊面孔都平凡而坚毅。

朝廷屡次欲加封号,均被婉拒。倒是民间百姓私下称她为“灯母”,每逢月圆之夜,沿海村落便会点亮渔火,遥望灯塔方向,祈愿平安。

又一个雪夜,阿星陪母亲登塔。风雪扑面,却挡不住塔内灯火温暖。念烛望着漫天飞絮,忽然问道:“你觉得,我做得对吗?”

阿星怔住:“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怎会不对?”

念烛摇头:“我不是问结果。我是问……当年杀尽全家夺我军功之人,我亲手将他们送上断头台,那一刻,我是否也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灵素’?”

阿星沉默许久,终是轻声道:“您杀了他们,但没有恨着他们活下去。您审判了罪,却宽恕了人。这才是最难的事。”

念烛笑了,眼角皱纹如花瓣舒展。

“是啊……宽恕不是原谅伤害,而是不让仇恨继续生长。就像春天来了,不会责怪冬天太长,只是默默把冰雪化作滋养大地的水。”

翌年春,书院迎来第一批完全不知“许昭儿”传说的学生。她们只知道这里有位慈祥的先生,教她们读书识字、习医研法、修桥铺路。有人问起灯塔来历,念烛只笑答:“那是引航的灯,也是守候的灯。”

阿星接任书院山长之职那天,念烛将《守夜录》郑重交予她手中。

“这本书,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你,”她说,“它属于每一个愿意在黑暗中点灯的人。”

暮年将至,念烛愈发清瘦,行走需拄杖。但她每日仍坚持授课半个时辰,讲的不再是过往血泪,而是如何调解邻里纠纷、如何组织女子合作社、如何用最简单的药材救治瘟疫。

八十岁寿辰当日,全岛百姓齐聚书院,送来千纸鹤、万盏灯、无数手写贺笺。她坐在藤椅上,听着孩子们齐声朗诵《普通人如何改变世界》的课文,嘴角始终含笑。

当晚,她独自登上灯塔顶层,最后一次翻开《守夜录》。

提笔欲写,却发现已无话可言。

于是她轻轻合上书页,在封面背面留下最后一行小字:

>“若你读到此处,请替我看看明天的日出。”

次日清晨,阿星发现母亲安坐于窗畔,手中军刀横放膝上,双眼微闭,呼吸全无。脸上无痛苦,唯有宁静,仿佛只是盹了一会。

窗外,朝阳喷薄而出,金色光辉洒满海面,灯塔长明灯与晨曦交相辉映,宛如两股光流汇合,照亮了整片海域。

书院钟声响起,一声接一声,传遍四方。

据后来记载,那一日,全国二十三省均有百姓声称看见“东方有灯升空,化星而去”。

而阿星在整理遗物时,于枕下发现一封未寄出的信,收信人写着“姐姐”。

信中只有短短几句:

>“阿烛,我终于懂了你说的‘活着比报仇更难’。

>我做到了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

>现在,我想歇一会儿了。

>你看得到吗?今天的光,真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