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丈夫(第1页)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丈夫(第1页)

没有破坏力,只有影响力,对于官宦豪族,朝廷的考虑就少了。

什么许诺都不必做,只以调虎离山之计,将人从长安城外放出去,在就任途中直接劫杀。

连刀都不必借。

至于巨商大贾,连影响力都没有。。。

骊山脚下的春雨来得悄无声息,细密如针,织过长安城外的阡陌与新栽的桑林。青鸾站在明政院西廊下,望着檐前滴落的水珠,一串串敲在石阶上,像是谁在低语计数。她手中那半截骨笛已被雨水浸润,泛出温润的玉色光泽,仿佛南越古祠中那些沉睡千年的祭器。

忽然,一阵马蹄踏破雨幕,由远而近,溅起泥浪。一名驿卒滚鞍下马,披着油毡斗篷,浑身湿透,却仍紧抱怀中铜匣。他踉跄奔入院门,高声呼报:“敦煌急奏!八百里加急!”

守值学官急忙迎上,接过铜匣送至讲堂。此时正值“辩政会”开课,数十名学子围坐环席,正就“律法是否应许复仇”激烈争辩。刘进坐在末位,未着龙袍,只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深衣,袖口还打着补丁??那是青鸾亲手缝的,三年前他执意要穿进课堂,说“若连补丁都不敢露,何谈与民同苦”。

听闻急报,他缓缓起身,接过司礼官递来的文书,展开仅扫一眼,脸色骤然阴沉。

“西域都护府奏:大月氏王薨,诸子争位,三王子持‘天网遗诏’称帝,以‘紫阳东升’为号,聚兵五万,已攻陷贵霜故都蓝氏城。其军中皆戴黑面罩,背负铁券,自称‘影卫再临’。”

满堂哗然。

一名来自陇西的学子霍然站起:“陛下!此乃叛逆借尸还魂,若不速伐,恐诸国效仿,丝路将断!”

另一名巴郡女子却不慌不忙起身揖礼:“臣以为不可轻动刀兵。彼所谓‘遗诏’,不过伪造之物;其所恃者,非兵力,乃人心之惑。今我明政院已设于龟兹、于阗,若遣学者前往宣讲新政实绩,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进静静听着,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炽热的脸。这些人里,有曾为奴婢者,有刑徒之后,甚至还有匈奴降部子弟。他们不再是匍匐于神权之下的蝼蚁,而是敢于对帝王之策提出质疑的“士”。

他轻轻点头:“你说得对。刀兵可平一时之乱,却斩不断千年之愚。”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一声冷笑:“可若等你讲完道理,敌军已渡葱岭,直逼敦煌,那时再悔,晚矣!”

众人回头,只见霍光之孙霍禹大步走入,甲胄未解,眉宇间杀气腾腾。他是新任西域都护副使,奉命巡视边关归来,途中闻讯疾驰回京。

“陛下!”霍禹单膝跪地,声如洪钟,“臣请即刻调集河西四郡兵马,联合乌孙、车师共击大月氏逆党!趁其立足未稳,一战定乾坤!否则……”他顿了顿,咬牙道,“一旦‘天网’再度立国,天下必将再现二十年前阿房血祸!”

刘进沉默良久,终是摇头:“朕不会让一场战争,去验证另一种谎言的真假。”

他转身走向墙边悬挂的地图??那是明政院地理科耗时两年绘成,用无数商旅、驿使带回的见闻拼接而成。从长安到安息,再到条支、身毒,山川河流清晰可辨,城池星罗棋布。

他手指缓缓划过葱岭,停在蓝氏城位置。

“你们知道吗?大月氏百姓,九成不识字。他们的孩子从小听巫师讲‘天网降世,赐福人间’的故事长大。如今有个自称继承‘真命’的人出现,许诺风调雨顺、免赋三年,他们怎会不信?这不是背叛汉室,这是对希望的误读。”

堂内寂静无声。

刘进继续道:“所以我们要去的,不是军队,是老师、医者、工匠。我要派三百名明政学子西行,带着《庶言集》、农具图样、净水法器,还有……”他微微一笑,“那本译自希腊的《论自然与正义》。”

霍禹震惊抬头:“您要用书本对抗刀剑?”

“正是。”刘进目光如炬,“刀剑能夺城池,却夺不走人心。而人心一旦觉醒,便再难被虚假蛊惑。这才是真正的长城。”

三日后,西行团启程。

三百人,不分男女,不论出身,皆着统一青衫,背负竹箧,内藏典籍、种子、药方。队伍最前方,一面素帛大旗迎风招展,上书八个大字:“**以理破妄,以行证道**。”

青鸾亦在其中。

临行前夜,她在太液池畔与刘进话别。月光洒在水面,碎成万千银鳞。

“你真的放心得下?”她问。

“不是放下,是相信。”他说,“你曾是我眼中的一道光,如今你要成为照亮别人的火把。我不拦你,也不能拦你。”

她凝视着他眼角新增的皱纹,忽然伸手抚过他的鬓角:“你知道吗?我在南越时,族中长老常说,执刃者一生只能守护一人。可我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守护,不是贴身随行,而是让那个人所信之道,传遍天下。”

他笑了,像少年般笨拙地从袖中掏出一个小布包:“给你。”

打开一看,竟是几颗葡萄干??产自大宛,今年刚在关中试种成功。

“路上饿了吃点。”他说,“尝尝看,这可是咱们自己种出来的甜。”

她收下,轻轻抱了他一下。没有言语,只有风穿过柳枝的声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