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边关兵王:从领娶罪女开始崛起 > 第446章 抵达神都(第1页)

第446章 抵达神都(第1页)

两日后,凌川的队伍终于抵达神都。

远眺而去,那座巍峨巨城宛如一头沉睡的远古巨兽,静静地匍匐在天地交界处。

青灰色的城墙高耸入云,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城楼飞檐如展翅的苍鹰,带着睥睨天下的气势。还未靠近,一股厚重如山的压迫感便扑面而来。

那是历经千年沧桑沉淀的历史厚重感,更是皇权至尊的无形威压。

随行的大和使团成员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凉气,他们故国虽然也有不少雄城,但与眼前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神都。。。。。。

雪后初霁,山色如洗。归途书院的晨钟尚未敲响,但炊烟已袅袅升起,自厨房方向飘出粥米与粗麦混合的香气。几个年幼的孩子蹲在院中扫雪,小脸冻得通红,却仍争着将最干净的石板路清理出来??那是苏先生每日必经之路。

可今日,那条路上再没有熟悉的身影。

昨夜那一声龙吟过后,祠堂归于沉寂,断刀静卧石缝,蓝焰消散如梦。清晨时分,沈珏拄拐而来,见石门半开,祭台空荡,唯有一袭旧斗篷静静搭在蒲团之上,像是主人只是暂时离席,随时会推门而入。

但他知道,她不会再回来了。

他缓缓跪下,将铁锤拐杖置于身侧,从怀中取出一只酒壶,拔去塞子,倾酒于地。

“老伙计,”他低声道,“你走之前,连杯送行酒都不等我喝上一口?”

风穿殿过,吹动斗篷一角,仿佛轻轻点头。

沈珏咧嘴一笑,眼角皱纹堆叠如沟壑:“也是,你向来不喜告别。当年跳崖不告而别,如今退场也悄无声息。可这天下……你还真放得下?”

无人应答,唯有檐角铜铃轻响,似有若无地回荡着两个字:

**“不放。”**

声音极淡,几近幻觉,可沈珏却猛地抬头,眼中精光一闪。

他忽然笑了:“我就知道。”

他起身,拍了拍膝上尘土,拎起拐杖转身离去。临出门前,回头看了最后一眼??那块写着“此处无名,因人人皆可为碑”的石板,在朝阳下泛着温润光泽,仿佛蕴藏着某种活着的意志。

三日后,西狄边境传来消息:一支由民间武者、学者与医者组成的联合巡查队已抵达极北雪原边缘,开始勘察新现的图腾遗迹。领队者并非朝廷命官,而是归途书院毕业的七名弟子,其中竟有三人出身敌国部族。

他们携带的不是兵器,而是测绘图纸、药草标本与多语对照的古籍残卷。

与此同时,南疆瘴林深处,一座被藤蔓覆盖的古老祭坛悄然亮起微光。一名戴着银面具的少女跪坐中央,手中握着半截断裂的玉簪??正是当年苏挽云赠予她的信物。她闭目凝神,唇间低诵一段失传已久的咒言,而她身后,数十名来自不同族群的年轻人正默默记录着每一丝灵气波动。

而在皇城太学院,太子亲自下令开设“守御学”科,以《守御十章》为本,辅以边关战例、民生治理与跨族交流实务。课堂之上,不再只讲帝王权谋,更重平民抉择;考评之中,不单看兵法熟稔,更察仁心担当。

这一切,皆未请旨,亦未张扬。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对那位不曾入宫的老师的回应。

又过了半月,春汛将至,黄河上游冰裂声隆隆如雷。往年此时,两岸百姓必惶恐不安,生怕决堤毁田。可今年不同,沿河村落自发组织起巡堤队,男女老少轮班值守,工具虽简陋,秩序却井然。有人问起缘由,一位白发老妇指着墙上张贴的一幅手绘地图说:

“这是归途书院寄来的‘水势推演图’,说是苏先生早几年就预判了今年春汛走势。她们教我们看风向、测水温、辨冰纹……原来,灾难也不是没法防。”

她说着,眼中含泪:“她连百年后的事都想到了,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做?”

是夜,沈珏独坐炉前,打着一把新刀。

火光映着他布满疤痕的手背,也照亮墙上挂着的那幅旧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百处关隘、水源、要道,每一点旁都用小字写着建议布防方式或民生改良方案。那是苏挽云几十年间亲手绘制,从未交付朝廷,只留作书院教学之用。

如今,这些笔记正被学生们逐一誊抄、传播、实践。

铁锤落下,火星四溅。

门外忽有脚步声逼近,急促而不乱。

“沈师!”一名青年冲进来,满脸激动,“找到了!我们在北境第三号遗迹区发现了刻文,内容与剑心匣共鸣频率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那上面提到了‘冥枢九钥’!”

沈珏停下锤子,眉头一皱:“九钥?可她明明说过,封印已稳,无需再启机关。”

“可那段铭文最后写着:‘第十钥非物,乃人心所聚’……我们怀疑,这不是开启冥枢的方法,而是验证它是否真正安息的试炼。”

沈珏沉默片刻,终于冷笑一声:“她倒是把我们都算进去了。”

他站起身,抖了抖衣衫上的灰烬:“召集所有巡查队核心成员,五日后在归途书院集会。告诉他们,这不是命令,是邀请??苏挽云留给这个时代的最后一课,现在开始了。”

青年领命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