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555章 中型地主阶级的崩塌(第1页)

第555章 中型地主阶级的崩塌(第1页)

第555章中型地主阶级的崩塌

朱重八被鲁锦拉著一通嘱咐,又教授了他北海道的地理气候情况,还对屯田事宜给出了许多建议,同时又对他进行了一番敲打和拉拢。

鲁锦早就听军中的训导官说过,朱重八私下里曾抱怨过九等阶梯税的政策。

以前他没有地的时候还好,后来封伯爵的时候,鲁锦赏赐了他300亩田地,刚开始还没什么,可后来施行九等阶梯税后,按照拥有土地的数量,他这300亩就得交16。6%的高额税收,六抽一的重税。

而他又长期在军中服役,家里人也死的差不多了,根本无人耕种,土地又不能就在那里荒废著,於是只能招佃户耕种。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想招佃户也难,按照民间的规矩,地主和佃户最低是五五分成,佃户的分成如果低於一半,那地主就太不要脸了,会被人戳脊梁骨的,现在这个时候的地主还没有清朝和民国那么不要脸。

再加上大明成立后,给许多百姓分了田,从地主那里没收来的官田,佃耕给百姓之后,官田收的租子也普遍比民间要低一两成,官府只收三到四成的租子,佃户能得六七成。

如此一来,即便还有人想要佃耕土地,也寧愿优先去佃耕官府的官田,倒逼著地主不得不降低地租,这样地主就更加难过了。

朱重八也是如此,他那300亩田,现在就佃给了十几户人家,地租只要四成,佃户拿六成,否则五五分成根本招不到佃户,而他那些土地的税收就占了16。6%,四成地租再减去交的税,最后只剩23。4%的產出,只能说聊胜於无,为了不让土地荒著而已,根本赚不到什么钱。

为此他曾多次抱怨过这个阶梯税,但他並不傻,朱重八知道鲁锦制定阶梯税,限制土地兼併的用意,但是等这事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就让他很难受,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鲁锦这次直接当面点了出来,別以为你们在下面说了什么,朕都不知道,並且痛骂了朱重八一顿,你朱重八是什么出身?一个要饭的和尚,你祖父那辈家里还有几十亩田,可为什么到了你这里,爹娘兄弟姊妹就全部饿死?还不是因为土地兼併?

咱们把脑袋別在裤腰带上打天下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再次发生?而九等阶梯税就是套在土地兼併上的枷锁,你现在抱怨这个,祭祖的时候有脸去面对自己死去的爹娘吗?

朱重八被骂的狗血淋头,他並不傻,他很清楚限制土地兼併的用意,现在鲁锦直接点了出来,更是让他羞愧万分。

不过鲁锦打一棒子又给个甜枣,许诺只要他在北海道屯田有功,为將来攻打日本打下基础,等將来就给他的爵位再升一级,封他为侯。

同时看在打天下的时候,他也立功颇多的份上,再赏赐给他三千亩低税的土地,每亩只需交税10%,並赐丹书铁券一枚。

不过鲁锦的丹书铁券可不是什么免死金牌,而是一种皇帝钦赐的『特殊地契,上面写明了某某人因某功,获赐多少土地,赏赐的土地位置在哪里,每亩收税多少,凭此铁券可以享受减税待遇。

並在铁券的背面註明了奖励范围,以及奖励和处罚条件,一,非军功不赏,二,非开疆拓土的社稷之功不赏,三,中国核心土地不赏,並直接列出了许多省份名称,赏赐的土地只能在海外,或者东北,漠北,西域这种边地。

四,奖励的税收优惠最低不能低於10%,土地面积最多不能超过一万亩,哪怕封王也不例外。

五,赏赐的土地只能用於农牧业,不能用於工商,不能用於开矿,土地上所有矿產归国家所有,税收优惠只限於农牧业,不包括工商採矿等税。

六,朝廷如有需要,比如工程征地,修路、开矿等等,有权將赏赐的土地置换到其他地方。

七,持铁券者胆敢隱匿兼併土地,或將赐土非法用於经营工商,或偷税漏税,或拒不服从朝廷征地者,直接废为庶人,並依法处置。

朱重八拿到这块铁券后顿时大喜,这三千亩赐田虽然限制颇多,且还是那澄州岛上的土地,还需要他自己去开垦,但却是实打实的低税,只需交纳10%的税额,虽然不是最低档的税额,但数量在这摆著,也已经不算少了。

五五分成招佃户的话,他起码还能留下四成的收入。

朱重八这才千恩万谢的告辞离去,鲁锦看著他离开的背影暗自嘆气摇了摇头,这货骨子里就是个地主老农

另一边,朱重八出了宫后也忙了起来,鲁锦升他做澄州都指挥使,主管澄州屯田事宜,並做出计划,明年先移民一个屯田师,以营为单位,分15个农场,先在北海道站住脚。

一个师就是一个府,团就是县,营就是镇,连就是村,先把架子搭起来,以后人口自然繁衍即可,当年北大荒的军屯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东北有些地方至今仍用部队番號做地名,或者直接叫xxxx號农场。

朝廷只给一年的粮食,第二年他们就得自给自足,然后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增加一批移民,让北海道的汉人人口逐渐充实起来。

移民全部以屯田师军人的身份出发,服役期五年,五年之內一起吃大锅饭,但不用交税,五年之后就地转为民籍,並给每个移民分田,还要开始纳税。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提高开垦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否则每家每户都只开垦自己的田地,不仅会分散农具耕牛等资源,而且人手也不够,就是累死一年也开垦不出多少,先期很难在新地方站稳脚跟。

朱重八临出皇宫时,还私下里找到了他的亲外甥李定邦(李文忠),说自己被陛下派去澄州屯田,还给他在那里赐了三千亩地,以后估计会在澄州安家,估计很难再回来了。

於是交代李定邦若是有时间,就帮忙照看一下他家的祖坟,又当场写了封信,嘱咐李定邦如果有机会,就將这封信转交给他的亲侄子朱守谦(朱文正),朱文正到底是他们老朱家剩下唯二的男丁,关係怎么也比这个外甥更亲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