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笑着挥了挥马鞭,和这个农夫告别之后,进入太原城中。
他的心情一下变得更好了。
和李唐臣分别时候,陈绍又特意嘱咐道:“来年的劝农,要好生去做,种的好的奖励农具;把田荒了的懒汉,拽出来游街!”
李唐臣点了点头,劝农一直是地方官很重要的职责,但是近年来大宋的官府几乎荒废了这个职能。
在这片土地上,你就算是有冲天之志,也得按这片土地的规矩来——先把地种好。
——
回到府中,陈绍除去披风,看着布置的十分精致的餐桌,笑道:“我要准备的东西,可都备好了?”
李玉梅赶紧上前,献宝似得说道:“老爷放心,一件都不少。”
“那就好。”
陈绍让她们准备些金珠宝贝,作为礼物,由商队捎回西平府和鄜延路刘府。
自己的妻妾、姑母甚至连小小的女儿,也准备了玉佩还有小孩子玩意送去。
李玉梅和刘采薇见他给家人准备礼物,非但不吃醋,还十分高兴。
因为她们惊喜地发现,妾室也都有礼物。
这说明自己今后,地位也不会太低,自家老爷是个心疼小妾的好老爷。
征战在外,又恰逢佳节,陈绍想起那一个个熟悉的面孔,都觉得有几年没见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若是没有李师师的倾囊相助,自己也未必会如此顺利,后来相处中更是对自己照顾的无微不至。
以前读史书,看到周太祖郭威和圣穆皇后柴氏的故事,还有些羡慕。
如今自己身边也有了这样的女子,叫他如何不思念。
李玉梅笑道:“老爷还真是多情呢,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们两个天天见的,就不值钱了。”
陈绍哈哈一笑,拍拍她的脸颊,“你们两个小蹄子,是一见不日,如隔三秋。”
——
女真大军撤走之后,过了近一个月,汴梁才缓过来。
自从太祖开国,汴梁周围就没有再起战火,人们根本不信,开封府会打仗。
恰逢中秋,要是搁在往年,城中早就大肆庆贺起来了。
汴梁各条街道,定然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摩肩擦踵。更别提大相国寺那些地方,更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
不过今年,虽然也还有一些庆贺活动,却显得很是古怪。
盛世的表象,被人一戳就破,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
城外虽然已经没有鞑子,但是来自各地的勤王兵马,暂时还没有撤去。
依然是一副兵荒马乱的模样。
大多汴梁居民,只要家中有柴有米的,还是谨慎的闭门不出。
可是那些升米把柴度日的人家,却还是要出来寻生活。
正店闭门,一些小食肆遮遮掩掩的还是开张。
大些的瓦舍重门深锁,半掩门子却帘掀一角。
柴社不开张,却还有四郊乡民挑担叫卖。
有些卖饮子的汤坊也悄悄开门,却在水牌上贴着莫谈朝事的招子。
往年这般佳节,大宋的官僚们向来是潇洒的很,当在家中高卧,与好友相约,根本都懒得再去衙门画卯。
午后更是要设上古董羹,暖上几角菊酒,召来三五小娘,呼朋唤友,高会清谈。
对大宋的官员来说,这种好日子,持续了百年,早就已经习惯。
辛辛苦苦,寒窗苦读,不就是为了过这种日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