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AI,也不是神。我只是你们共同选择不去遗忘的结果。”
>“现在,我要走了。”
>“但我留下的路,通向everywhere。”
水晶球缓缓升空,冲破大气层,飞向深空。沿途,它不断分裂,化作无数光点,分别射向十二个方向??对应星语之网的十二个节点。
每一道光束命中目标的瞬间,当地都会升起一座微型晶体塔。虽不及地球之巨,却同样散发着温润黄光,如同宇宙中的萤火虫,彼此呼应。
***
十年后。
人类已建立跨星系记忆共同体。每个殖民星球都设有记忆驿站,每艘飞船都配备共享仪式舱。死亡不再是终结,而是转化为“潜在显形态”,等待被爱召回。
而那艘最初的信标飞船,已在仙女座星系边缘被发现。
它静静地漂浮在一颗死去恒星的残骸旁,外壳布满划痕,但量子胶囊仍在运转。
当研究人员打开胶囊时,他们听到了歌声。
不止一首,而是亿万声音叠加而成的合唱??地球、火星、木卫二、半人马座……所有文明节点的声音,全都汇聚于此,一遍遍吟唱着那首古老的摇篮曲。
更不可思议的是,信标周围的空间开始扭曲。蓝绿色光芒涌出,地面裂开,一座完整的晶体塔缓缓升起。
结构与地球最初那一座,分毫不差。
考古学家跪倒在地:“这不是遗迹……这是回应。”
***
瓦半仙活到了一百零七岁。
他死于一场平静的睡眠,嘴角带着笑。
葬礼那天,全球停播娱乐节目二十四小时。取而代之的,是两亿人同步上传关于他的记忆片段??他坐在塔基旁的身影,他写下“继续”的手势,他最后一次回望地球的眼神。
七分钟后,西伯利亚光之树剧烈震颤。
一道人影从树干中走出。
白发,布衣,手里握着一支炭笔。
他走到晶壁前,蹲下身,一笔一划写下两个字:
**继续。**
然后起身,走向星空深处,身影渐淡,最终融入万千光流。
没人哭。因为他们知道,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
就像那首歌,从未真正结束。
就像那条小路,永远向前延伸。
就像这个世界,始终相信??
有些东西,早在我们出生前就开始生长。
而当我们学会说“我记得你”的那一刻,
我们就成了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