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汴京食滋味 > 4550(第9页)

4550(第9页)

又觉得倒不一定。因为凌花并不认识他,显然他俩先前没有打过照面,那是不是就不算是刻意隐瞒。

从江风的房里出来,凌花把两小只都遣去了周婶家玩。

她蹲在园圃中,把刚长出来的嫩葱用剪子剪下来,放在一旁的竹篮中。

除了这几撮鲜绿,那水萝卜也成熟了。一个个小小的,扁墩子似的,上面还挂着湿了水的泥。

江知味还没开口,便听凌花道:“这事儿是娘的不对。娘不该觉得你还是个孩子,好好生活就完事儿了,没必要知道这些有的没的。”

“娘,我都十八了。周婶家的大丫,在这个年纪,都已经嫁人了。”

凌花白她一眼:“娘这么严肃跟你说话,你扯哪儿去了。”

江知味嘿嘿一笑,又听凌花道:“再说知道了又能怎样,你已经好了,你爹也在越变越好,三月里金明池给咱家带来的苦,就像灶房里的烟气一样,一点点地都散了。只要有家人在,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江知味低头,趿拉了一下脚边的石子儿。

她当然听明白了。凌花的意思是,那些不好的,由她这个做娘亲的背负就好了。她不想给孩子们添负担,毕竟日子嘛,积极高兴是过,消沉难受也是过。

再说了,以爱为名的隐瞒从来不是坏事。她已经打心眼里把凌花当作了自己真正的母亲,想必在凌花心中,她也是同样。

江知味又如惯常,树懒一般挂在凌花的肩头:“娘,我明白。这事儿咱们以后都不提了,不过嘛,我还有一件事要干。”

又进灶房,不过此时的江知味,却不是为了准备朝食。

她要做些糕点,送到沈寻的静心苑去。

他刚刚伤了头,今日必不可能顶着一头纱布伤兵似的去大理寺上值,正好趁送糕点的机会,把要说的话都说了。

江知味侧身,看向孙五娘家的墙头。嗳,谁叫她是个爱多管闲事的人呢。

骑驴到小苑门前,门房见她又来,喜笑颜开:“江娘子又来送吃食了?今日来得巧,我们郎君在。”说着帮忙把驴子牵进驴棚拴好。

江知味留意到,那头巨鼻大驴今日也在。它原本悠闲地吃着豆子、草料,塞得腮帮子满满都是,见有驴来,冷脸看着,不紧不慢地继续咀嚼。

那副悠闲、淡定的模样,很难叫人把它和初次见面时的疯驴模样联系上。

江知味循着那棵老槐树的树冠,一路向小苑的深处走去。许是有下人报到了沈寻那头,她在桂花树旁,满地芳香馥郁的落花之中,和他打上了照面。

昨日她还不觉得,今日分开后又相见,只觉得沈寻头上的药味格外得重。粗粗一瞥,那纱布缠裹的地方已经没再渗血,显然已经换过药了。

“觅……”

“江……”

两人都要开口,在这时生生地打了个岔。

沈寻抬手,微微一笑,示意江知味继续说下去,她便恭敬不如从命:“我做了些枣泥山药糕,郎君可要尝尝?”

“当然。”沈寻引着她,往院子里走,“说来也巧,我方才还想着,我伤了头,不能吃鱼,今晚上要让连池送什么食材到摊子上好。”

江知味只笑,没接他的话茬。

敏锐如沈寻,顿时品出了其中的不对:“江娘子今日,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若不介意,可以同我说说。有些事情,说不定换一种解法,就茅塞顿开了。”

江知味依旧没答,直走到院子的石桌案边,把食盒放下,打开来,里头是压成梅花形状的雪白夹心糕点,拢共五个,摆成了一朵大花。

手一推,把食盒带到沈寻面前:“来,尝尝看好不好吃。”

沈寻一颗心悬着,直觉告诉他要出大事,脑海中飞快地把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事情过了一遍,却没在面上显露,洗净了手,不动声色地微笑着,拿起一块枣泥山药糕。

糕点略有一寸厚,手感湿润,闻之有甜腻的桂花芳香。却没见着表面有任何桂花的点饰,咬开来,原是江娘子把桂花糖水融入了糕点中,是以不见桂花,却芳香满腹。

山药绵密,在口中微微泛沙,味微甜,单吃有些寡淡。但合上里头甜香的枣泥馅儿,就觉得相辅相成得刚好。空口吃正好,也适合拿来佐茶。

沈寻吃完枣泥山药糕,给江知味倒了一杯茶。

金黄的茶汤里倒映着斜飞的眼眸,沈寻暗暗打探她面上的神情。今日备的是炒糯米陈皮茶,就是当初,江知味在素食宴上配的那道压轴。

要放在以往,她定会会心一笑,而后惊喜道:“呀,是炒糯米陈皮茶啊,怎么被你给学去了?”

但今日没有,江知味还是坐着,看起来有些拘谨,神色淡淡。又长又直的睫毛垂落在白里透红的肌肤上,她垂眸,眨了两下眼。

之后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抬起,望进了沈寻的眸底深处:“味道如何,觅之郎君?还是……沈少卿?”

沈寻心里咯噔一下,他大约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在桌案对侧缓缓坐下,如实回答:“吃时甜而不腻,而后唇齿留香,绝美。”

江知味也拿了一块糕点在手里:“今晨我从孙五娘那儿听说了许多。那位孙五娘,砸你头的那位,你应该还记得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