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状元郎 >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入场(第2页)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一样的入场(第2页)

马车北行,穿过长江,进入常州地界。

初时风平浪静。地方官员迎谒恭谨,声称“早已备妥田册,随时可供查阅”。苏录不动声色,先走访乡里,察访民情。他微服出行,混入市集,听农夫诉苦:“我家五亩薄田,年年缴税十石粮,隔壁王员外万亩良田,反倒只纳三十石!这账怎么算?”又有佃户哭诉:“租种豪族土地,收成七成归主,饥寒交迫,不敢言声。”

苏录一一记录,心中怒火渐炽。

七日后,他在府衙开堂议事,命各县令呈交真实田册。结果,十县之中,竟有八县交上伪造文书,田亩总数比往年还少两成。

苏录冷笑,当堂宣布:“自即日起,组建清田使团,由本官亲自率领,逐村核查,丈量实地。凡隐瞒不报者,一经查实,田产充公,主事官吏革职查办。”

命令下达,犹如投石入湖。

起初,豪绅们尚存侥幸,以为不过是走个过场。可当苏录带着工匠与算吏,真的挨家挨户丈量土地、登记户籍时,整个江南为之震动。

武进县首富王?率先发难,宴请苏录,席间赠黄金百两,美婢两名,言辞恳切:“大人劳苦功高,些许心意,不成敬意。”苏录当场拒收,并命人将财物封存入库,另写奏折上报朝廷,揭露“豪强行贿阻政”之事。

王?恼羞成怒,勾结县丞,散布谣言称苏录“借清田之名,行抄家之实”,煽动村民围堵官衙。更有甚者,深夜纵火烧毁清田档案房,幸亏守夜兵卒奋力扑救,才保住核心卷宗。

苏录毫不退让。他下令拘捕纵火嫌犯,严刑审讯,顺藤摸瓜,竟牵出一条庞大的贪腐网络??从县令到仓官,层层包庇,年年虚报灾荒,私吞赈粮,而背后靠山,正是赵?的心腹、巡抚都御史赵?。

证据确凿,苏录当即启用尚方宝剑,斩杀主犯三人,其余涉案官吏尽数革职,押送京师受审。同时发布公告,凡主动申报隐田者,免于追究;抗拒不清者,一经查出,没收全部家产。

此举如雷霆万钧,震慑四方。

短短一月,常州府清查出隐匿田亩达四十余万亩,相当于官方登记数的一倍有余。税赋收入猛增三倍,贫民减负,民心大悦。百姓纷纷立碑称颂:“苏青天再生。”

消息传入京城,皇帝龙颜大悦,下诏嘉奖,赐苏录蟒袍一件,黄金百两。杨守礼抚须长叹:“此子果非常人,竟能破此坚冰!”

而赵?则暴跳如雷。他没想到,一个初出茅庐的状元,竟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掀起如此风暴。更可怕的是,苏录手段凌厉却不失仁厚,每惩一人,必昭告天下其罪状,使民众心服口服;每增一税,必减免穷户负担,赢得万民拥戴。

“此人不死,必为我心腹大患!”赵?咬牙切齿,终于决定出手致命一击。

他密令心腹御史弹劾苏录“擅权妄为,僭越体制”,又称其“清田之举,实为聚敛,扰民害政”,并伪造一份所谓“民怨书”,罗列数百名“受害乡绅”联名控诉,请求朝廷召回苏录,废止清田令。

与此同时,他又派人潜入常州,联络残余豪强,策划更大规模的暴乱。

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苏录早已察觉危机逼近。他收到密报,得知有刺客潜入城中,目标直指自己。但他并未加强护卫,反而在某夜独自登上城楼,望着满天星斗,对随从轻声道:“昔年孔子厄于陈蔡,弦歌不辍。今日我虽身处危局,然所行者正道,何惧之有?”

果然,数日后,武进爆发“民变”。上千人手持农具,冲击府衙,声称“苏录夺田逼税,害我livelihood”。场面混乱,火光冲天。

苏录镇定自若,亲赴现场,立于高台之上,朗声道:“尔等可知,你们口中的‘苏录夺田’,实则是王?等人霸占的万亩良田?这些土地,本应属于你们祖辈耕种的公田!他们偷逃赋税,让你们替他们承担!我来,是要把属于你们的东西还回来!”

他命人当场宣读田册对比,公布历年税负分配。百姓听罢,恍然大悟。有人跪地痛哭:“原来我们一直被蒙在鼓里!”

人群迅速分化。真正受惠于清田政策的农民挺身而出,协助官府驱散闹事者。经查,带头滋事者,多为王家豢养的打手,冒充百姓。

苏录趁势公布赵?贪腐证据,连同伪造民怨书一同呈递朝廷,请皇帝明鉴。

这一回,皇帝震怒。他召见赵?,当面质问:“你身为都御史,不思为民除弊,反助奸商欺民,构陷忠良,还有何面目立于庙堂?”

赵?伏地颤抖,百口莫辩。

三日后,圣旨下达:赵?削职为民,抄没家产;其党羽二十余人,或贬或诛;常州清田令全国推广,命苏录主持江南各省清丈事宜。

捷报传至栖霞山旧居,李景和闻讯泪下,焚香告祭陈?墓前:“先生,吾道不孤,且将昌矣。”

苏录并未因此得意。他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全国清丈,涉及亿万亩土地,牵连百万官吏豪绅,稍有不慎,便是血流成河。

但他依旧坚定前行。

多年以后,当大明版籍清明,赋役均衡,社学遍地,百姓安居,人们提起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总会说起那个出身寒门的状元郎??他不曾弯腰,不曾沉默,始终记得一句话:

“君子务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