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八零回城之我全家都是穿来的 > 第170章(第3页)

第170章(第3页)

“别别,你带什么我吃什么。”

秧宝轻哼一声,打开笔记本,一手托腮,另一手又转起了铅笔。

纪远航收拾好东西离开,齐曼妮在秧宝身边坐下,看她一眼,小声道:“你转笔跟谁学的?好厉害哦!”

秧宝看看她:“我大哥。”

而此时的颜懿洋正在接电话,罗教授打来的,苏宏胜不是给京大和教育局各捐了50台计算机吗,计算机安装好了,会用者少,且几乎都进了实验室,罗教授让懿洋过去给大伙儿上几节课,顺便帮大家把程飞让人从M国寄来的VisiCalc电子表格软件装上。

懿洋应下,挂掉电话,跟任健交待了声,回家拿上做好的微处理器,升级版的内存条和ROM。

本来他没想这么快把微处理器这些拿出来的,只是程飞前天让人给他传来份AppleII的销售额。

在国外,多数人家购买有计算机,十几岁的孩子已经玩的非常溜了。国内,除了他家和罗教授,几乎没有听说还有谁家购买。

未来,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战争,正所谓一步晚步步晚,华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不能再等了。

俞长征开车送他,罗教授家也有台AppleII,没要苏宏胜和懿洋送,他自己掏钱买的。

AppleII上装的MOS6502是一个8位微处理器,可以寻址64KB的内存,芯片尺寸为33。9mmx4。3mm,有56条指令,时钟速度很低,只有1到2MHz。②

懿洋没敢太冒险,在原由的基础上,他写了个程序,让微处理器支持很多外设,增加汇编指令多达179条,让其拥有卓越的性能,强大的输入出接口能力,快速的运算速度等。

罗教授听完,试用遍,打了个电话,带懿洋去研究院。

路上懿洋提出制作自己的芯片,罗教授摇头:“以我国现在的基础工业手平,根本无法攻克半导体设备以及材料方面的难题。”

不等懿洋说什么,他又道:“芯片生产需要光刻机的支持,今年我们研发出的GK-3型半自动光刻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远达不到生产芯片的要求。”

懿洋没在说什么,光刻机由数万个部件组成,所用知识有数学、光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机械、自动化、软件、图像识别领域顶尖技术等。③

以他现在的年龄、学历,说自己会造光刻机,无异于将自己的异常暴露在世界面前。

车在研究院某栋大楼前停下,懿洋推门下车,随罗教授往里走,俞长征抱着计算机跟上。

没到楼上,华院长便迎了出来:“罗教授、懿洋,欢迎过来参观,快请进。”

一路到了计算机研发部,里面几人瞬间朝三人看了过来,落在懿洋身上的目光带着探寻和质疑。

“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颜懿洋,罗教授的关门弟子,今年的高考状元,理科满分。”华院长说着,一拍身旁的瘦高个男子,跟懿洋道,“计算机研部的负责人——袁帅,京大数学系毕业,说来,你们还是师兄弟呢,都是罗教授带出来的好学生!”

“我离毕业还早,”懿洋伸手,“师兄!”

袁帅看着眼前一本正经的小屁孩,挥手与之击了一掌,接过俞长征手里的计算机,放在桌上,打开外壳,查看他改进的微处理器、内存条和ROM。

其他人瞬间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开来。

国外的计算机,他们这里每一款都有。

在微处理器的研究中,他们想的是增加其位数、指令、速度、功能等。懿洋这样的改进,在他们看来其实是小儿科。

不过能独立编程,增加微处理器的外设接口,对与初初接触计算机的孩子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

袁帅合上外壳,打开计算机试用了番,朝懿洋招了招手:“来,说一说你的思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