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一人之下:墨家巨子不擅炼器 > 第201章 人际圈子就是一个套一个(第1页)

第201章 人际圈子就是一个套一个(第1页)

第201章人际圈子,就是一个套一个

韩舒关於“惰性纳米涂层赋能pt√-mo2n催化剂”的论文还没收到《自然》的答覆,徐文倒是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

“好啊,当真好啊!”徐文教授接过韩舒的论文资料,目光灼灼,如获至宝般反覆摩津。

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在数据海和不断的模擬实验中,几乎是废寢忘食地苦心钻研了一个多月。

待二人再见,已是小雪时节,空气中带著凛冽的清寒。

徐文教授一扫之前的疲惫,神采奕奕,眼中闪烁著抑制不住的兴奋光芒。

他诚邀韩舒赴一场饭局,前往四九城一家不显山露水的老字號。

那餐馆门面古朴,藏匿於寻常街巷深处,丝毫不见奢华,但其老板是餐饮界拔尖的退休大厨,平日里食客盈门,若无提前数日预约,几乎是一位难求。

老板性情古怪,几乎不待见一些明星,二代,少爷小姐什么的,所以这馆子里除了寻常的游客,一些大的古雅包间都留给了政商学各界的大佬。

韩舒的脚步在青石板巷中停驻,雨后初雾的空气里,混著老胡同特有的沉静与湿润。

他穿过一道雕月洞门,曲径通幽,最终来到一处雅致的包间。

包间附近,偶有大爷们慢悠悠地步而过,衣著寻常,神態从容,仿佛只是街头巷尾最普通的居民。

然而,天璇只需一眼,便能从他们在网上公开的履歷资料中,勾勒出这些“閒人”背后,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络与不容小的能量。

这便是国人深谱的圈子之道。

它层层叠叠,像古老树木的年轮,每道纹路都牵扯著千丝万缕的人情往来,將无数个体紧密编织成一张无形却坚韧的巨网。

一旦踏入其中,便有了“自己人”的身份,共享著默契与资源,而那些圈子外的人,几乎挤破头都闯不进来。

“好像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啊。”

韩舒站在了门前,同席的座上宾,除了徐文教授,还有他的几位学术界至交:四位来自清北联合科研团队的资深教授,以及一位是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所长。

四位教授中,有三位都带著某种世俗而又有趣的刻板印象一一他们的头顶在包间淡雅的灯光下,亮如镜,为这古朴的小空间平添了几分別样的“光彩”。

那位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的所长李国兴,显然对自己的髮际线格外爱惜,此刻正戴著一顶毛茸茸的编织帽,几缕稀疏的发束在帽子边缘摇摇欲坠,仿佛隨时都会宣告自由。

每逢这种场合,韩舒总是不由自主地在心里感谢墨家老祖留下的节葬节用之法。

这使得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倾注心血,夜以继日地苦思冥想,头顶的头髮也不会轻易背叛他。

此刻,留著一头长髮的韩舒迈步而入,率先笑著向眾人打起了招呼。

徐文教授见状,立刻热情地招了招手,示意韩舒在他身旁落座,隨后便挨个为他做起了介绍。

每介绍完一个人,天璇都会从网上调取资料,看一眼几人的研究领域,以及团队內的成果和诸多论文。

在眾人审视的目光中,韩舒心中陡然明晰了一个事实。

外界对他异乎寻常的关注,並非全然基於他实打实的学术成就,更多是源於其斐然成果与惊人年龄之间的巨大反差。

这其中裹挟著太多媒体“造神”的浮夸与流量的推波助澜。

他那区区两篇论文,一个初见成效的落地项目,与几位教授履歷上那洋洋洒洒数百项的辉煌成就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他比这些前辈多出的,兴许不过是一个“创业青年才俊”的光环,以及手中握著的微不足道的百亿资金。

“哎呀,之前的研究可把我们难为坏了,还多亏了你啊,韩同学!话说你还在单打独斗嘛,要不要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啊?”

“合作,我们合作也行。”

一个教授忍不住发出了邀请。

再深奥的研究,都避免不了一些重复的机械性实验活动,他实在无法理解,韩舒怎么靠著一个人突破了他们整个团队都没攻克的难题。

“听说上个月你拿下了国际机器人大赛的优胜,不会有一大群机器人在帮你做事吧?

+

另一个教授打趣道,自以为开了个风趣十足的玩笑。

韩舒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復,因为真的有一大批机械傀儡在帮他做事。

“谢过两位教授,合作愉快。”韩舒端起酒杯,递向前去,杯中倒著的並非酒,而是椰奶,也算是喝的“白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