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酒杯清脆的一碰,徐文顺著话茬继续说了下去:“计算数学,石墨烯材料,自动化,人工智慧,制氢催化剂···你这领域够杂的啊,有没有想过下一步专心投入哪个具体方面?”
韩舒想了想,回道:“我有在考虑核燃料电池的事情,手底下的大型器械要解决能源的问题。”
“这样啊·::”
话音方落,徐文和几个好友不约而同將视线转移到了李国兴身上。
“你知道李所长是干什么的吗?”
“当然。”韩舒回道,“李所长在聚变能源领域有极高的成就。”
就是知道,他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说出来。
李国兴,长期从事核武器物理、聚变能源及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主持完成过多项国防重大任务,就在不久前,他才刚结束了在国防科大的学术活动,主题为“解析核聚变能源战略”,以及“两弹一星”精神传承。
上个月,韩舒还在思索核燃料电池和聚变能源的事,现在该领域的研究专家就坐在自己身旁了。
李国兴笑呵呵地点头,端著酒杯起身:“韩老师,我得敬你一杯。”
“哎?”韩舒一併起身,举杯迎了上去。
事情好像不对劲,怎么看他才是那个该敬酒的晚辈。
“李所长,您这是?”韩舒不解道。
李国兴笑笑:“韩老师或许不知道,咱们之间还有段缘分。嗯,缘分,希望你允许我这么说。”
“是国防科大,或者任老奶奶那边吗?”
“任老奶奶?”
主持过国防工作的李国兴一下意识到了韩舒口中之人的身份,摇头道:“並不是。”
“要说起来,还得从这件事讲起。”
李所长从胸前口袋拿出手机,滑动屏幕翻找片刻,找到了一段视频。
韩舒看了眼,那视频是从一家主流媒体网站下载的,界面显示的標题简短明確,没有丝毫博眼球的夸张修饰一一《我国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成功应用》。
当时的临床试验,有中科院脑科智创中心和一眾顶级医院参与,外部设备接受神经信號的速度和准確性达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了。
韩舒记得,这个新闻早在暑假期间就报导过了,不过热度不高,多平台加起来兴许有几百万的播放量。
当时评论区的高赞评论,有一条是:“盲猜2077年有不少人会在这个视频底部考古”
韩舒觉得这评论挺有意思,起码说明了墨生科技在做开创性的事业,那些技术和装备给了偏瘫患者重新站立,重新拿握东西的机会。
就这么一条意义十足的新闻,当时却被娱乐圈的爆点给压下去了,实在令人不解。
“我明白了。李所长身边有哪位亲人因为这项技术而受益了?”
“是我夫人。”李国兴摘下毛线帽,放在桌前细细欣赏,“不敢想像,在瘫了半侧身子后,有朝一日,她居然还能织出这么好的东西。”
徐文和四个好友拍桌起身,凑向前去。
这帽子是脑机控制的外部肢体织成的?
印象中,他们对机械肢的认知还停留在僵硬笨拙的层面,能拿起水杯来喝口水就不错了,织帽子什么的,有点过於离谱了。
李国兴將帽子重新戴好,把帽沿儿的国旗標摆正了。
韩舒笑道:“李所长太抬举学生了,李师母只是碰巧用了我们的技术產品而已。”
“她碰巧瘫了,你们碰巧研究了这项技术,她碰巧用了,你我又碰巧相遇了,你能说这不是缘分吗?”
“那就算敬这份善缘。”韩舒再次举起杯子。
几个老前辈一同起身,手中的酒杯围成了一个圈。
他们笑了,笑得轻鬆又带著几分自嘲,这些日常与方程、实验、数据打交道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材料专家,竟然会在此刻向“缘分”这种神秘飘渺的东西举杯致意。
但仔细想想,没人能说这不是一种缘分。
“敬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