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北王田安:定都博阳,管辖济北郡。
项羽在统一后,没有采用嬴政大一统的郡县制,而是沿用了春秋以来的分封度,类似春秋五霸的管理模式。
霸王在当时不是贬义词,他是负责协调各诸侯王外部关系的“话事人”,诸侯王之间的争议由霸王出面去沟通、调解,在政治地位上略高于各诸侯王。
客观讲,项羽实行诸侯模式是符合当时各国民心所向的,但项羽没有想过,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打的不可开交,这次一下封了十八个王,怎么能不乱呢?更何况他的分封虽然是公开的,但既不公平,也不公正。
仅从地理位置重要的几块封地就能看出。
刘邦先入关中破秦都,功劳有目共睹,理应封为关中王,这次却被封到边远的巴蜀和汉中,他是江苏人,手下将士也多是南方人,封到北方为王显然是让他远离楚地,降低军事威胁,同时项羽还把三个秦国人章邯、司马欣、董翳封地在关中,在刘邦封地的东面,严严实实的堵住了刘邦东出函谷的出口。
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在巨鹿大战中因受秦二世的猜忌和项羽的军事压力不得己投降了项羽,项羽一夜间坑杀了三人率领的二十多万的秦军将士。这次三人封王都在秦国的故地,二十多万秦军将士的家属怎么能不对三人产生怨恨?百姓恨他们入骨,他们是不可能招募秦人子弟造反的,这才是项羽的真正意图。
项羽一石两鸟的做法,既防范了三人起兵造反,又阻挡了刘邦向东出军。
“三秦”的称谓就是从这三位秦将封地演变而来。
北方的赵王赵歇、燕王广、齐王田市都没有封在故地,而是分别迁到别处,其中赵王迁到代地(今山西北部地区),原是燕王的韩广被迁到辽东,这两处较原故国都是苦寒荒凉之地。
对原六国中势力较大的齐国和赵国分封时专门进行了切割,其中齐国被分割成了三块,分别分给了胶东王、济北王、齐王。齐王田市被迁到了山东东北的胶东地区,远离原齐国中心。在齐国实力较强的田荣家族被排挤出封王的队伍。赵国分分割成了两块,赵国故地分封给赵王张耳,燕国故地分封给了燕王臧荼。
这些在死人堆里冲杀出来的各方带兵诸侯怎么会满意?
分封大会结束后,各诸侯都前往各自的封地,项羽也回到了彭城。
回顾这次的瓜分蛋糕大会,虽然是项羽集团为主导,但项羽并不是各路诸侯心中真正众心所归的领袖。项羽能作为诸侯军的统领,只是作为楚国人在巨鹿之战的局部战场上赢得了胜利,但在之后并没有其他大的战役巩固他在诸侯联军中的威望,进入咸阳后项羽一系列的屠城、烧咸阳宫,掳珠宝美女等行为,各路诸侯看在眼里,鄙视在心里。
人怎么会尊重一个你看不起的人?
项羽失去了人心,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威信,各诸侯从心底是不认可项羽这个在各王之上的霸王,加上分封结果又是人为制造了潜在的矛盾,而更要命的是接着又发生了项羽暗杀楚王心的重大政治事件。
义帝楚王心虽没有实权,但一首作为各诸侯的精神领袖存在,他是灭秦的总旗帜,是出兵讨秦的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但项羽对这个政治吉祥物却咋看也不顺眼,主要还是不听话,总和项羽对着干。
项羽还是年轻了,不如后世三国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搞政治不能动感情,更不能凭个人好恶做事,而应顺应形势,利用人性做事。
项羽把楚王心搬到长沙郴县去住,悄悄安排黥布和吴芮在途中实施了暗杀。消息很快传到了各诸侯国,引起诸侯王们的不满。
对于无军功的韩王成,项羽没有让他回封地,而是首接带回到了彭城,降为侯,最后找了个借口杀掉了。
这道分蛋糕的政治题项羽考的不及格,但历史不会再给他重考的机会了,因为封王大会后,燕王臧荼就点燃叛乱之火,派兵杀死了辽东王韩广,占领了辽地。
5月,大会才刚结束一个月,更大的动乱开始了,齐地的田荣反了。
田荣不满意项羽的分封,阻止原齐王田市去胶东赴任,并迎击就任齐王的田都,田都打不过彪悍的田荣,逃到楚国。田市也惧怕田荣,偷偷跑到胶东赴任,在半路上被田荣追上杀死。
田荣一看两个齐王一个跑了,一个死了,于是自立为齐王,向西消灭了济北王田安,项羽刚分割的三处齐地,被田荣一人快速的整合了。
没被封王,不满于被项羽封到南皮小县城(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的陈馀也蠢蠢欲动,找人说服了齐王田荣一同把赵地的常山王张耳打跑,重新把在代地的赵王歇迎回,赵王立陈馀为代王。张耳兵败投降了刘邦。
中原己乱成一锅粥了,远在汉中刘邦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