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孟良媛又怎么了 > 4050(第18页)

4050(第18页)

当年上书房的兄弟里,赵祈只知道自己没了母妃,又无名无份的被杜贤妃养在膝下,每到休沐之日,其他兄弟都说是要回去看母妃,只有问他是含糊不清的一句,去不去杜娘娘宫里。

那时的赵禧自小虎头虎脑,很得皇上喜爱,他母妃也从不拘着他,说话有时就不会拐弯,更不太中听,那时少年太子会送有大儒注释过的书籍给赵祈,其他兄弟最多酸一句太子不将别的弟弟放心里,唯有赵禧会偷偷摸摸拉着赵祈说小话。

“我知道为什么太子对你那么好了。”赵禧没在意赵祈做功课不理会他,“因为兄弟里就你和太子没有母妃呀。”

那句话如一支冷箭,突然从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射出,又命中在他有旧伤之处。

当时赵祈表面上似乎跟没听到一样,隔天就去东宫问太子。

“殿下待臣弟好,是因为臣弟的母妃也不在了吗?”

太子只是拿书敲了敲他额头,“给你几本孤用不着的书,就叫待你好?”随后用另一只手牵着赵祈,带着他围着东宫的院墙走了一圈,那时东宫的树还没有遮天般的枝叶,树影摇曳间,日光忽明忽暗。

“东宫太大了,你以后如果出宫建府,也要记得来见孤。”

“臣弟铭记。”

数载光阴,太子从少年时意气风发的当朝储君,变成如今离不得汤药的一身病骨,赵祈从敢直接上书官员贪污赈灾粮的六皇子,变成了如今困于府内不得志的善郡王。

“殿下,臣弟不明白。”

不明白为何太子能置兄弟情谊于不顾,陷他于两难之境,更不明白为何会以东方家为刀,意有害他性命之意。

最不明白,既然已经把他当棋子丢出去,为何今日又要来作此态。

太子咳了一声,他攥着帕子擦去嘴角的血,“小六,你知道三弟为何要为老二赴汤蹈火吗?”

“因为三弟和四弟,他们注定登不上皇位。”太子深深看赵祈一眼,“意思是哪怕孤和老二都死了,他们都绝无可能,除非大逆不道,意图谋反。”

赵祈惊地起身,随手打翻了桌上的茶盏,瞬间分崩离析。

太子说话声音仍然还是那样轻,“皇位,孤自被立为太子时,所有人都说皇位是孤的,但偏偏有人胆敢犯上,想置孤于死地,更可恨孤的身体日日衰败,许慈白妄称誉满杏林,还不是对孤的病束手无策。”

见赵祈脸上惊色难掩,太子反倒是笑了,“别怕,孤做了这么多年太子,想跟弟弟说些话,不被监察这一时半刻还是能做到的。”

这话说得刺耳,几乎要将他身边有探子之事大白于赵祈面前。

这世上还有谁敢明目张胆把手伸进东宫?又是谁能让太子不得不将此事视而不见?——唯有九五之尊,当今天子。

哪怕赵祈原本对太子心有怨愤,如今也只得哑口无言。

太子最后也没说他费尽周折出宫,来他府里意欲何为,赵祈也没有问,只是在他走后让元德把之前太子送他的那本农书烧了。

“言己苦,而避午朝与东方家之事不谈,何等慢待。”

元德从早上亲自到府外迎太子,再到如今太子走了都没把心放下来,就怕太子万一有个不好,倒在善郡王府里,那他家殿下可真就倒了霉了。

等一进书房又听赵祈难得疾言厉色,几乎将不满太子放在明面上,更觉七上八下,但又感到有些怪异,不像殿下平日行事。

书一页一页撕开,在火盆中烧尽,火光映在赵祈眼眸之中,谁也看不出他此刻心中惊骇。

年幼时太子曾与他玩过一个游嬉,名为前问后答,以食指压帕,攥于掌中为始。

太子今日来是要告诉他,要置他于死地者,是监察东宫之人。

书烧尽了,赵祈摊开掌心,早已血迹斑斑。

孟初坐在小榻上,手上倒是一直拿着针戳绣绷,眼睛却一直往屏风那边看。

怡兰眼睛都不敢挪开,就怕她扎到手。

晚膳刚用完,赵祈就进了院子,只对她勉强露出点笑,随后便到书案那边执羊毫笔练字去了。

虽然她也觉得赵祈来院子里,却只自己在那练字有些奇怪,但她还没想着要到他跟前凑。

谁知道赵祈又在哪受了气,他是郡王,皇上的亲儿子,郁闷要么是因为兄弟,要么是因为皇上,总不可能是像她一样愁明天吃什么。

她又能怎么安慰?是说别犹豫该争就争,争到了登基为帝,挣不到以后被新君穿小鞋,还是说别冲动看看哪个兄弟有潜力,押宝在人家身上,没准赢了分他点肉汤。

孟初想想也知道,平日里胡闹、没规矩,说白了都是赵祈后院的事,勉强还能算闺房之乐,她要是把这些话说出来,只要传出去一点,能死个痛快都得是皇上心慈手软,再者说,赵祈可能也不需要她在此刻出现,没准还嫌烦呢。

“主子,歇歇眼睛,把绣绷搁着吧。”因是赵祈在,怡兰声音都压小了一半。

反正拿东西不过是做个面子,孟初一听她劝就松手了,想了想跟她说:“你去煮些黄连水,再拿些酸杏来,酸杏上面不要洒糖。”

“主子要不要再配些糕点,压黄连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