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个男孩若有所思,“他现在写的那些字,其实不是他在写,是大家的爱在帮他写?”
苏晚晴笑了:“聪明的孩子。”
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围上去想看明川画画。明川有些局促,下意识往后缩了缩,却被一个小男孩一把抱住胳膊。
“叔叔!你能教我写字吗?”
明川愣住,看看孩子,又看看阿萝。阿萝笑着点头。
他慢慢抬起手,将炭笔递到孩子手中,然后轻轻覆上他的手背,带着他一笔一划写下:
**“我不悔。”**
孩子念出声来,声音清脆如铃。
其他孩子纷纷围拢,争着要学。明川不再抗拒,反而主动拉过另一个小女孩的手,在她掌心写下这两个字。女孩念完,突然扑进他怀里,紧紧抱住。
那一刻,明川的身体微微一震,仿佛有什么东西,自心底深处悄然裂开一道缝隙。
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孩子们在院中排成一列,跟着阿萝学唱《记得》的简化版。歌声稚嫩,节奏凌乱,但每一句都饱含真诚。
明川坐在屋檐下,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膝盖,节拍竟与琴曲暗合。苏晚晴取出古琴,轻轻拨弦,与孩子们的歌声应和。
琴声渐起,风也随之流转。忆璃花瓣随风飘舞,落在孩子们肩头、发间,宛如星辰坠落人间。
就在这时,村口传来汽车引擎声。
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车身上沾满尘土,显然长途跋涉而来。车门打开,一名身穿灰色风衣的中年男子走下,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刀。他胸前别着一枚银色徽章,刻着“国家非遗保护中心”字样。
村民们警觉地围拢过来。阿萝立刻挡在明川身前。
男子却并未靠近,只是远远望着院中景象,目光扫过孩子们的笑脸,扫过飘飞的忆璃花,最后落在苏晚晴手中的琴上。
良久,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件,高声说道:“我是文化部特派专员陆承安。根据最新政策,‘忆璃文化传承工程’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我此行,是来正式授牌,并邀请你们前往首都参加全国非遗大会。”
全场寂静。
苏晚晴缓缓起身,琴弦余音未散。
“所以……上面终于承认了?”她轻声问。
陆承安点头:“三年前你们提交的申请被驳回,理由是‘缺乏历史佐证’。但现在,全国各地已有七十三所‘忆璃学堂’,超过十万名学生参与‘记得计划’。民间影响力太大,压不住了。”
他顿了顿,语气复杂:“而且……《记得》的音乐心理学研究数据出来了。它确实能激活人类深层共情神经,尤其是对创伤记忆的释放效果显著。军方、心理干预机构都在申请使用授权。”
苏晚晴没有立即回应。她转身看向明川。
明川正低头看着自己写满字的石板,忽然伸手抹去一行字,重新写下:
**“不要让他们利用她。”**
苏晚晴读懂了,轻轻点头。
她走向陆承安,直视他的眼睛:“我们可以接受授牌,但有两个条件。”
“你说。”
“第一,所有官方传播内容,必须以《姜璃传》原始版本为准,不得删改核心情节,尤其不能美化复仇、煽动对立。”
“第二,明川的名字,不准出现在任何宣传材料中。故事的主角只有一个??姜璃。”
陆承安皱眉:“可他是亲历者,是见证人,甚至是……”
“他是病人。”苏晚晴打断他,“不是一个工具。如果你做不到这两点,我们现在就可以结束对话。”
风拂过庭院,卷起几片花瓣。
陆承安沉默良久,终于摘下徽章,郑重放在桌上:“我答应你。”
当天傍晚,授牌仪式在花海边举行。一块青铜铭牌被嵌入石碑,上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