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改编成动画《小鸟飞往星期八》,讲述一只纸鸟带着孩子的悲伤穿越时间裂缝,最终在未来的天空复活。
-“我在婚礼上说‘我不确定是否爱他,但我愿意一起生活’,全场哄笑,说我亵渎爱情。”
→改编为舞台剧《非标准爱人》,主角们用合同条款跳探戈,誓言由税务师公证。
-“我妈临终前想听我唱儿时那首歪调的《小星星》,可我怕难听没敢开口……现在我每天对着墓碑唱,一遍遍跑调。”
→一首AI合成歌曲《最不准的温柔》登上热搜,评论区全是“我也唱得很难听,但我妈说那是最好听的”。
林小凡看着这些作品,眼眶发热。这不是反抗,是疗愈。每一个曾被判定为“错误”的情感,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属。
就在这时,U盘突然自行接入电脑,屏幕亮起:
**“你要不要看看他们的结局?”**
下一秒,画面切换至一座隐秘数据库。标题赫然写着:【清心计划?意识囚笼】。
里面关押着三百二十七个“极端情感载体”??那些当年拒绝服药、坚持哭泣大笑怒吼的人。他们并未死亡,而是被抽离意识,封存在液态晶体中,作为“不稳定样本”永久保存。监控日志显示,每逢社会动荡期,这些容器就会微微发光,仿佛在共鸣。
最新一条记录令人窒息:
【警告:近期外部EVP激增,导致L-09容器(编号:陈默)出现活性波动,建议立即注入镇定剂。】
林小凡猛地站起身。
陈默??那个在牢房里折纸花、写诗求赦免的诗人,竟也是“清心计划”的幸存者?难怪他的诗句如此锋利,像一把从冻土里挖出的刀。
他冲进地下室,找到零留下的备用终端,疯狂调取资料。终于,在层层加密文件中发现真相:陈默年轻时曾是地下诗社领袖,组织“情绪暴动日”,号召人们当街拥抱陌生人、向路灯告白、为落叶举行葬礼。政府以“煽动非理性恐慌”罪名逮捕他,判终身监禁,并秘密将其意识采样,用于研究“情感抗药性”。
而如今,随着抽象领域的扩张,那些沉睡的意识正在苏醒。
“我们必须救他们。”林小凡咬牙。
“怎么救?”零的声音从耳机传来,“那些容器分布在七个地下基地,全部由‘理性复兴协会’残余势力控制。强行破解会导致意识崩解。”
“那就让他们自己醒来。”林小凡冷笑,“用他们最害怕的东西??共鸣。”
他连夜起草“灵魂唤醒协议”,核心逻辑极其简单:将百万普通人的真实情感故事,编码成特定频率的情绪波,定向传输至囚笼系统,模拟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呼唤。
“就像摇晃一颗冷冻的心。”他说。
计划命名为:【心跳重启行动】。
三天后,午夜零点,全球三百城同步响应。广场、车站、学校操场,数以千万计的人关闭手机灯光,手牵手围成圆圈,闭眼默念一句统一口号:
**“你还记得怎么哭吗?”**
与此同时,一段由百万段私语合成的声波,经卫星阵列聚焦,精准射向七处地下基地。
寂静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
然后,监控画面显示,第一座基地的主控室警报狂响。所有晶体容器同时闪烁,如同星辰初燃。L-09号猛然爆发出刺目红光,陈默的意识波形图从平直到剧烈震荡,最后稳定成一条起伏有力的曲线??
**脑电活动恢复正常。**
紧接着,其余三百多人陆续苏醒。有人在容器内流泪,有人放声大笑,还有一个老人喃喃道:“原来春天……真的有味道。”
基地守卫惊恐万分,试图切断电源,却发现控制系统已被未知程序接管。屏幕上滚动播放着一句话:
**“你们封锁情感,却忘了它会传染。”**
清晨六点,第一批获释者走出地底。他们衣衫陈旧,眼神却明亮如少年。陈默拄着拐杖走在最前,怀里抱着那朵废纸折的花,花瓣上的字迹依旧清晰:“我想当诗人。”
记者蜂拥而上:“您恨这个社会吗?”
他笑了笑:“我曾经以为世界病了。现在我知道,它只是睡着了。而我们,是叫醒它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