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虎贲郎 > 第706章 荆益之别(第3页)

第706章 荆益之别(第3页)

“野史?”卫觊冷笑,“那你告诉我,在座诸位,可有人知道建安元年誓心谷石壁上的预言?可有人见过赵太师下令凿毁石壁的军令原件?可有人听过薛镇河亲口承认,他祖父是被毒杀而非战死?”

人群骚动。

卫觊继续道:“你们口中的‘正统’,建立在谎言之上。你们删去的名字,是我亲眼所见的烈士;你们抹黑的血脉,是亲手埋葬战友的忠魂。你们用一本伪造的名录,就想否定十年的记忆、百年的牺牲?”

他转向台下百姓,声音洪亮如钟:“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不懂阳符,不明白虎卫。但你们一定记得,是谁在边关守夜?是谁在灾年开仓?是谁在暴政之下仍敢说一句‘不对’?这些人,不需要什么符令证明价值!他们的价值,写在风雪里,刻在人心上!”

台下有人开始低声呼应。

李玄度怒极反笑:“来人!将此人拿下!以妖言惑众论罪!”

禁军上前,却迟疑不前。人群中竟有老卒挺身而出,怒吼:“他是卫觊!虎卫最后的执灯人!你们敢动他?!”

更多声音响起:“我们听过他的课!”“我儿子在守约塾读书!”“我爹就是虎卫左营的!”

声浪如潮,席卷广场。

就在此时,柳氏率十余名守约塾先生冲入现场,手中各持一份《信义录》抄本,当场展开朗读:

“建安九年,雁门之战,右前锋营五百将士死守南坡三日,无一人退后……”

“建安十一年,龙首涧伏击战,虎卫左营三百精锐全军覆没,只为保下一枚阳符真拓……”

一句句真实事迹,如刀割开虚妄帷幕。

李玄度面色惨白,踉跄后退。

卫觊上前一步,直视他:“你可以篡改名录,但你改不了墓碑上的名字;你可以禁止讲述,但你堵不住千万人的记忆。你以为你在重建秩序,其实你只是在恐惧??恐惧有一天,人们不再需要你来定义对错。”

他举起手中竹简:“这份《源流考》残篇,我已交予三百守约塾同步誊录,明日此时,它将在中原每一座村庄传诵。你要烧吗?那你得烧尽所有的纸,堵住所有的嘴,熄灭所有的心火。”

风起云涌,日光破雾。

李玄度颓然跌坐,金册落地,尘土沾染。

三日后,皇帝下诏:暂停《正统源流》颁布,命礼部重审史料来源;守约司职权扩大,有权调阅历代秘档;凡因传播虎卫事迹被捕者,一律赦免。

而李玄度,请辞归乡,途中病逝,家中搜出大量阳符伪卷,尽数焚毁。

卫觊未留朝堂,悄然离去。

数月后,有人在西北边陲见到他,正坐在一处废弃烽火台下,教一群牧童背诵《守约铭》。孩子们声音稚嫩却坚定,随风飘向远方。

柳氏后来写道:“他从未想做领袖,也不愿称王。他所做的,只是让灯火不灭。而我们,不过是顺着他点亮的路,继续前行。”

又一年春祭,洛阳太学门前,《信义录》宣读完毕,一名少年忽然举手问道:“先生,虎卫真的存在吗?他们现在在哪?”

主祭官望向远方,轻声道:“当你为弱者发声时,你就是虎卫;当你拒绝遗忘时,虎卫就在你心中。”

风过柏枝,猎猎如旗。

而在极北雪原,那名拾起锈铜片的少年,已长大成人。他胸前依旧挂着那半块残符,腰间多了柄短刀,背上背着行囊,上面绣着一行小字:

“守约人,第十三旅。”

他迎着风雪走去,走向下一个村庄,去讲述一段无人知晓的故事。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倾听,

只要还有人心中存着不甘忘却的念头,

虎卫,就从未死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