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能让他的心暖一秒钟,就算见过了。”
信发出去后,她回到工地,召集所有人准备仪式。
那天夜里,极光格外绚烂,如碧绿帷幕横贯苍穹。十二户新居整齐排列,屋顶嵌着太阳能蓄光板,窗框涂成深蓝色,象征夜空。每扇门前,都放着一盏手工制作的冰灯,里面插着星星形状的LED灯。
午夜十二点整,嘉鱼站在中央广场,举起手。
“现在,请各位,为自己、为家人、为未来,点亮你们的家。”
十二双手同时按下遥控器。
刹那间,灯光次第亮起,如同大地睁开了眼睛。暖黄的光线透过窗户洒出,在雪地上绘出一个个发光的方块,连起来宛如银河倾泻人间。
老人们低声诵经,孩子们欢呼奔跑,巴图尔抱着乌仁娜站在门口,久久不动。
嘉鱼打开录音笔,背景是笑声、掌声、风铃声,还有那一片永不熄灭的灯火。
“爸,”她轻声说,“这就是我家的模样。”
七天后,第二批房屋主体完工。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边疆民生安居工程”试点计划,首批资金拨付至川西、漠河两地。住建部专家团队进驻考察,准备将“星光屋”模式推广至青海、新疆等高寒地区。
而那封录音,最终被陈婉如放进丈夫的枕头下。三天后,他在梦中安详离世,嘴角带着微笑。
葬礼上,陈婉如读了一封代笔信:
>“致我未曾真正认识的女儿:
>
>原谅我没能成为你需要的父亲。
>但我听见了你的光,也感受到了它的温度。
>若有来生,愿我能站在你建造的屋檐下,喊你一声??女儿。”
春末,第一批远程教学课正式开课。
乌仁娜坐在新教室里,戴着耳机认真听讲。屏幕上,老师正在讲解“如何画一座会呼吸的房子”。她低头画画,画完举起来给嘉鱼看。
“你看,我把屋顶做成花瓣形状,白天打开吸收阳光,晚上合拢保暖。我还加了个小烟囱,冒出来的是彩虹。”
嘉鱼笑了:“真美。将来你一定能建出这样的房子。”
“嗯!”小女孩用力点头,“我要建很多很多,送给所有怕冷的人。”
嘉鱼走出教室,抬头望向天空。
南方的春风早已吹绿江南岸,而这里,残雪仍在慢慢融化,溪流重新歌唱。远处山巅,最后一点积雪闪烁着银光,像是大地未说完的话。
她掏出手机,给李石头发了条信息:
“下一个地方,我想去看看内蒙古的草原牧区。听说那边的孩子,冬天上学要走十几里路。”
片刻,回复传来:
“行李我已经收拾好了。”
她收起手机,迎着风走向下一户人家。
阳光照在她肩头,像一枚无声的勋章。
光,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