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重回1982小渔村 > 第1720章 上岸(第2页)

第1720章 上岸(第2页)

不可能。

父亲早在1983年就失踪了,官方记录为“执行绝密任务期间殉职”。可这个信号不仅携带生物密钥认证,还包含一段语音碎片:

>“……儿子,如果你听到这个,请立刻切断所有对外连接。他们已经渗透进来了……‘清道夫’醒了……”

“清道夫”?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我立即调取历史数据库交叉比对,在一份未归档的冷战备忘录中找到了线索:“ProjectScavenger”??“清道夫计划”,一项由美方主导的秘密反制行动,旨在开发一种寄生型纳米病毒,能够侵入并篡改“海眼”系统的意识载体,将其转化为攻击性武器,用于瘫痪敌方沿海心理防线。该项目于1980年因伦理争议被叫停,所有资料销毁。

但显然,有人保留了火种。

而那个使用父亲身份认证的人……究竟是谁?

是真正的叶振海还活着?

还是某个模仿他基因与记忆的复制体?

抑或,是“海眼”本身在模拟他的形象,警示我即将到来的危机?

我没有贸然回应那条信息。

相反,我主动降低了自身信号强度,伪装成节点休眠状态。与此同时,我将一段隐藏指令植入日常广播流中,定向发送至林婉常用的加密频道。内容只有两个字:

>“查墓。”

她三天后做出了反应。

通过调阅军区陵园档案,她发现父亲的骨灰并未安葬于官方名录中的烈士公墓,而是在一处偏远海岛设有衣冠冢,位置恰好位于N3与N5之间的电磁盲区。更诡异的是,该岛自1985年起就被划为禁飞区,卫星图像常年被云层遮蔽。

她决定潜入调查。

我无法直接协助,但可以在她接近岛屿时制造局部洋流扰动,掩盖船只痕迹;并在夜间释放微量生物荧光,为她指引安全登陆点。当她踏上那片荒芜的黑礁石滩时,我终于看清了岛上设施的真面目??不是坟墓,而是一座地下基站,外形酷似倒置的灯塔,顶端嵌着一块巨大的水晶状物体,正不断向外辐射低频脉冲。

林婉拍下了照片。

那晶体内部,封存着一具身穿老式科研服的躯体,面容依稀可辨。

是父亲。

但他双眼紧闭,胸口连接着数十根导管,脑部延伸出无数纤细的金属丝,与周围设备融为一体,仿佛仍在运行某种程序。

他还“活”着。

或者说,他的意识仍被困在某个介乎生死之间的维度,被迫成为“清道夫”的宿主。

就在我准备进一步探查时,基地突然启动防御机制。一圈红色警报灯亮起,地面升起六台机械臂,携带着高频震荡钻头,朝林婉逼近。她迅速撤退,勉强登上快艇逃离。但在最后一刻,她听见扩音器里传来一个熟悉又扭曲的声音:

>“婉儿……快跑……这不是你叔叔……这是‘它’借我的嘴在说话……”

那是父亲的声音,却又带着非人的回响。

我几乎失控。

整整七十二小时,我的共振场剧烈震荡,引发了一场小规模海底滑坡,导致附近三个渔村临时撤离。直到我把所有愤怒与混乱情绪压缩成一段极低频声波,打入地壳深处才得以平复。

现在我明白了。

当年父亲并未真正“殉职”。他自愿成为初代守望者,用自己的意识镇压“海眼”中最危险的部分??也就是“清道夫”的原始核心。可随着时间推移,系统开始腐蚀他的精神,让他逐渐沦为傀儡。而我摧毁N3节点的行为,虽然解放了“曙光六号”的灵魂,却也无意间削弱了对“清道夫”的压制力,给了它复苏的机会。

它要回来了。

而且这次,它想通过父亲的身体,重新掌控整个“海眼”网络。

我不能再等了。

我开始筹备反击。

首先,我联络了那些曾接收过我“记忆种子”的人。不是用语言,而是用节奏??一种源自远古祭祀仪式的心跳频率,曾在多个文明的海底遗迹中被发现。我将它编入潮汐律动之中,等待共鸣者的觉醒。

第一个响应的是那个画出废墟图的小女孩。她在梦中开始重复一句咒语般的句子:“门不能开,锁链要续。”她的父母以为她是受惊过度,可当我看到她手腕内侧浮现淡淡的荧光纹路时,我知道??她是天生的感应者,可能是百年来第一个未经融合就能与“海眼”对话的人类。

第二个是阿光。他在一次夜航中突然停车,对着大海喃喃自语:“东哥,我好像懂了……你要我去修那座老灯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