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相国在上 > 242两心知(第1页)

242两心知(第1页)

对于扬州城的百姓来说,这几天发生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可谓是目不暇接。

先是府衙张贴告示,有匪人假借济民堂之善名作恶多端,同知大人命神医徐知微假死,在城外大明寺和城内沈园将贼人一网打尽。

官。。。

风雪漫天,雁门关外的山道早已被厚雪掩埋,唯有蹄声如雷,踏碎冰封大地。萧景珩一马当先,三千亲兵紧随其后,铁甲与寒风相撞,发出沉闷如鼓的声响。陈烈策马追上,将玉佩贴身收好,低声问道:“侯爷,谢大人真会信您?他可是文官之首,一向谨守中立。”

“谢韫不是中立。”萧景珩目光未动,望着远处关城轮廓在风雪中若隐若现,“他是忍。可有些人,忍得越久,出手越狠。当年松溪畔,我救他于刺客刀下,他说‘此恩必报’。如今,该还了。”

话音落下,前方斥候飞驰而来,滚鞍下马:“报!雁门关守将李崇已按侯爷密令封锁四门,城头换旗,只待主公示下。”

萧景珩微微颔首,勒马停驻。他抬手摘下覆面寒甲,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眉宇间积着十年边关风霜,却仍藏不住那双如鹰般锐利的眼。他从怀中取出一封火漆封缄的信??正是阿芜临行前托沈砚转交的那一纸密语。信中寥寥数语,却字字惊心:“裴渊私通北狄,非止崔焕一人。兵部侍郎周延、户科给事中王缙皆为其党羽。朝中耳目遍布,唯谢韫尚存良知。若欲翻盘,须以‘玄甲令’为引,逼陛下亲政。”

他将信投入火折子,任其化作灰烬随风而去。

“传令。”他声音低沉却清晰,“明日辰时,开城门,放百姓出关避难。午时三刻,升帅旗,悬‘清君侧,诛国贼’六字大纛。我要让天下人知道,这一战,不为反叛,而为正道。”

夜深,京城谢府。

谢韫独坐书房,手中握着那枚温润玉佩,指尖轻轻摩挲其上刻痕??一道细微裂纹,形如松枝断裂。他闭目片刻,仿佛又见当年春日松溪畔,少年将军血染征袍,挡在他身前,一刀斩断刺客咽喉。那时萧景珩不过二十出头,笑言:“读书人命贵,我不值钱,替你挡刀正好。”

如今十年过去,那人仍在挡刀,只是这一次,对手是整个朝廷。

门外轻响,家仆递入一封密函,乃朔州快马所至。谢韫拆启阅罢,脸色骤变。信是沈砚亲笔,仅一句:“名单副本已送至萧景珩,然裴渊密令亦达北狄,约其开春南侵。彼欲借外患立功,再行废立之事。速动,迟则国亡。”

谢韫猛然站起,将玉佩收入袖中,唤来心腹幕僚:“即刻联络大理寺少卿崔明远、都察院御史陆?,明日早朝,联名上奏,请陛下彻查兵部账册,追索军饷流向!另派人暗中护送沈翰林出入,裴府恐对他不利!”

幕僚领命而去,谢韫踱步良久,终提笔写下一道手书,加盖私印,封入檀木匣:“送往禁军左卫统领秦昭手中,就说……‘松溪之约,今当兑现’。”

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

翌日清晨,紫宸殿钟鼓齐鸣。

百官列班未定,忽见谢韫手持奏本昂然而出,身后竟跟着十余名御史、郎中,齐声高呼:“臣等联名弹劾兵部侍郎周延,勾结权相,贪没北疆军饷三十万两,致使将士冬衣不继,冻毙数百!请陛下下旨查办!”

满殿哗然。

裴渊立于班首,面色微沉,却依旧镇定:“谢尚书,空口无凭,岂能污蔑朝廷重臣?军饷账目俱在户部备案,若有差错,也该由户部担责。”

“账目确实在户部。”谢韫冷笑,从袖中取出一叠文书,“可这三十七张汇票底单,却是从周延私宅暗格搜出,注明‘雁门转运,裴府专账’。更巧的是,每一笔银两流出之日,北狄便有一次小规模袭扰,恰似演练一般??难道真是巧合?”

司礼监接过呈阅,皇帝帘后呼吸微滞。

就在此时,殿外急报传来:“启奏陛下!北疆八百里加急??雁门关守将李崇倒戈,拥戴镇北侯萧景珩举兵清君侧!现已有五千铁骑压境,扬言若不诛奸臣,便直取京师!”

朝堂瞬间炸开。

周延当场跪倒,痛哭流涕:“陛下明鉴!臣冤枉啊!这是萧景珩造反,栽赃陷害!”

王缙亦颤声道:“此贼假托勤王之名,实则蓄谋已久!请陛下速调京营平叛!”

裴渊缓缓转身,目光如刃扫过谢韫:“你终于动手了。”

谢韫毫不退让:“不是我动手,是你逼得忠臣不得不反。萧景珩若真想造反,何须等到今日?他若要夺权,早可在北疆自立为王。可他没有。他等的是一个公道。”

“公道?”裴渊嗤笑,“在这朝堂之上,哪有什么公道?只有胜负。你以为联合几个言官就能扳倒我?告诉你,京营在我手中,宫禁由我掌控,连陛下的饮食起居,都有我的人照看。你们不过是一群困兽犹斗的蝼蚁!”

话音未落,殿外又一声高唱:“镇北侯特使陈烈,奉命呈递军书!”

众人愕然回首。

只见一名披甲将领大步走入,甲胄带雪,杀气未散。他单膝跪地,双手捧上一封赤帛金纹诏书:“启禀陛下,镇北侯萧景珩谨遵圣旨,已启程回京述职。然途经雁门,惊闻国贼当道,构陷忠良,私通外敌,致边关危殆,将士含冤。故暂留雁门,整肃军纪,静候天听。若七日内朝中奸佞未除,军民怨沸,恐生不测之变。此非抗旨,实为护国。”

他抬起头,目光如炬:“侯爷还说,请陛下细读先帝遗诏手札第三页。若仍不信,可遣钦差持‘玄甲令’赴雁门查验??他愿当面交割兵符,以证清白。”

全场死寂。

皇帝指尖微微发抖。他知道那页手札写的是什么??“如有权臣擅政,可凭玄甲令召四方节度使入京护驾”。那是先帝留给他的最后底牌,从未示人。

裴渊脸色终于变了。

他猛地转向皇帝:“陛下!此乃胁迫!萧景珩屯兵边境,派使恫吓,分明是武力逼宫!若允其所求,今后武将皆可效仿,天下岂不大乱?!”

“那你告诉我。”皇帝第一次掀开帷幕,露出苍白瘦削的脸庞,声音虽弱却清晰,“若不允,难道要等北狄铁骑踏破城门,才知悔恨吗?”

裴渊怔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