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相国在上 > 242两心知(第2页)

242两心知(第2页)

皇帝缓缓起身,走向御案,取出一方黑檀木盒,打开,一枚青铜令牌静静卧于红绸之上??正面刻“玄甲”二字,背面铭“代天巡狩,执节斩佞”。

“传旨。”皇帝声音冷如寒铁,“命礼部侍郎沈砚为钦差大臣,持玄甲令赴雁门关,查证镇北侯所奏是否属实。若有奸佞,不论官职高低,皆可先斩后奏!”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沈砚站在右班末尾,浑身一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他抬头望向御座,只见皇帝目光穿过人群,落在他身上,极轻地点了点头。

退朝之后,沈砚尚未归府,便被人拦住去路。

一名青衣小吏低声道:“沈大人,相国府刚调动三百死士,潜伏城南码头,似欲截杀钦差队伍。另,裴渊已密令京营副将胡?,准备在您出城十里处设伏,名为护送,实为劫杀。”

沈砚冷笑:“他怕了。怕我真的带着玄甲令去见萧景珩。”

小吏又道:“谢大人让您务必小心,他已安排锦衣卫暗桩混入随行队伍,另有快马通知雁门方面派兵接应。”

沈砚点头,回府后立即召集亲信幕僚,整备仪仗。夜半时分,他独自步入祠堂,点燃三炷香,拜祭父母灵位。母亲早逝,父亲曾任刑部主事,因不肯诬陷忠臣被贬岭南,病死途中。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吾家世代清白,宁折不弯。”

他跪在蒲团上,低声说道:“父亲,儿子今日也要走您走过的路了。若死,求您在天上接我一程。”

次日黎明,钦差仪仗自承天门出发。

黄伞开道,锣鼓齐鸣,玄甲令高悬车前,金光耀目。百姓夹道围观,有人低声议论:“听说是去查裴相的罪?这可是捅天的大事啊……”

行至城南渡口,忽见江面雾气弥漫,数十艘渔船悄然围拢。沈砚正色道:“不必慌乱,继续前行。”

话音未落,箭雨突至!

数十名伪装成渔夫的杀手跃上岸来,刀光闪动,直扑车驾。护卫拼死抵挡,血溅长街。千钧一发之际,两岸林中骤然杀声四起??锦衣卫千户赵铮率众杀出,箭如飞蝗,瞬息剿灭伏兵。

沈砚安然无恙,抚着胸前玄甲令,沉声道:“走,出城!”

三日后,雁门关城楼下。

萧景珩亲自迎出,卸甲弃剑,单衣跪地:“臣萧景珩,恭迎钦差大人。”

沈砚扶起他,四目相对,无需多言。

当晚,两人密谈通宵。沈砚出示大理寺核查结果、贡士招供录词、军饷流向凭证,乃至裴渊送往北狄的密信残片。萧景珩一一阅毕,冷笑连连:“好一个权倾朝野!竟连科举都能操控,军饷都能私吞!难怪北狄年年犯边,原来是有内应通风报信!”

沈砚叹道:“现在证据确凿,只差一人开口指认。只要周延或王缙有一人认罪,便可直捣黄龙。”

“他们会认?”萧景珩摇头,“裴渊手段狠辣,宁可让他们死,也不会让他们活口落入我们手中。”

“那就逼他先动手。”沈砚眸光一闪,“明日你我就放出风声,说已掌握周延通敌铁证,七日内将押解进京受审。我料裴渊必不会坐视,定会杀人灭口。”

萧景珩抚掌而笑:“妙。让他自曝其短。”

果然,五日后,京城传出消息??周延暴毙家中,死状诡异,喉中断骨,似被高手一掌击碎。而王缙则在上朝途中失踪,府邸一夜之间人去楼空。

谢韫得知,立即联合三法司上奏:“周延畏罪自杀,王缙潜逃,足见其心虚。请陛下下旨抄没二人府邸,搜寻罪证!”

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准奏。另,即日起,解除裴渊摄政权,所有政令须经内阁合议方可施行。裴相……回家养病吧。”

圣旨送达相国府当日,裴渊坐在书房,听着仆人念完,久久不语。

他缓缓抬起手,再次摩挲那枚青铜印玺,忽然用力将其砸向地面!

“砰”的一声,玉碎四溅。

“我以为我能赢。”他喃喃道,“我以为只要控制了皇帝,控制了朝堂,就能掌控一切……可我忘了,人心不是棋子,忠义也不是权术可以收买的。”

窗外,雪停了。

一轮明月破云而出,照亮皇城金瓦,也照进雁门关内那间简陋军帐。

萧景珩站在灯下,展开一幅地图,手指缓缓划过从北疆到京城的每一条道路。

“下一步。”他对沈砚说,“不是攻,是逼。我们要让裴渊自己走出最后一步??逼他狗急跳墙,暴露与北狄的真正约定。”

沈砚点头:“只要他再动用一次私印联络敌国,我们就有了定罪的铁证。”

“还有。”萧景珩望向南方,“等谢韫把‘玄甲令’副本送到的时候,就是我们收网之时。”

风雪虽歇,杀机未止。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危险的阶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