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赵愈微微颔首,沉吟片刻,终于缓缓说出了两个名字,并简要介绍了他们的履历和为人特点。
这两人皆是出身清贵、颇有政声、且与太师一党素无瓜葛的干练官员。
何高轩仔细听着,心中快速权衡,觉得赵愈所荐之人确实合适,既有能力,身份上也足以服众,不会引起皇帝的反感。
他连连点头:“赵大人所荐,果然皆是良才!何某没有异议!届时,便以此二人为主要举荐对象,我等共同推举!”
一场基于特定利益和目标、心照不宣的短暂联盟,就在这间弥漫着书卷气的书房内,悄然达成。
虽然赵愈严格限定了合作的范围和期限,但这对于何高轩而言,已然是在对抗李崇义的棋盘上,落下了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
接下来的朝堂博弈,将因为清流力量的有限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
两人又就举荐的具体细节、可能遇到的阻力以及如何应对太师一党的反扑等,低声商议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
直到觉得筹划已大致周全,何高轩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告辞。
赵愈亲自将何高轩送至书房门口,两人拱手作别。
望着何高轩离去的身影,赵愈站在廊下,负手而立,目光悠远。
他深知,自己今日之举,虽是为国选才,却也无形中踏入了派系斗争的边缘。
这其中的分寸,需要拿捏得极其精准,方能在这波涛暗涌的朝局中,保全自身,亦不负初衷。
清风拂过他花白的须发,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
数日后。
时值二月中,北地的寒风依旧凛冽,但空气中已然能嗅到一丝冰雪消融、泥土返潮的湿润气息。
吴承安率领的三万大军,如同一条蜿蜒北上的钢铁巨龙,日夜兼程,距离烽火连天的幽州边境已越来越近。
队伍中,新招募的一万两千真定壮丁在经过岳鹏举等人连日来的紧急操练和行军磨合后,已初具行伍模样。
虽比不上老兵沉稳,但士气高昂。
而雷狂统领的八千郡兵以及杨兴等将麾下的一万五千核心部队,则更是军容严整,杀气内蕴。
这一日傍晚,大军在一处背风的山谷扎下营寨。
连绵的军帐如同雨后蘑菇般迅速铺满谷地,炊烟袅袅升起,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中军大帐内,吴承安正与岳鹏举、雷狂、杨兴等核心将领对着粗糙的羊皮地图,研判着幽州前线的敌我态势,气氛凝重。
“报——!”
一名亲兵快步闯入帐内,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封密封的信函。
“将军!洛阳八百里加急!是何大人派人星夜送来的!”
帐内众将精神一振,目光齐刷刷投向那封信。
吴承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立刻接过信函,验看火漆封印无误,正是御史大夫何高轩的私印。
他挥手让亲兵退下,随即拆开信封,就着帐内明亮的牛油烛火,仔细阅读起来。
信纸上的字迹略显潦草,显然是在紧急情况下写就,但内容却条理清晰。
何高轩在信中,首先将朝堂之上因他斩杀李文渊而引发的激烈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