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汴京食滋味 > 5055(第3页)

5055(第3页)

次日一早,连池如约上门,带着现成的礼盒,是来取鸭货的。

江知味本还琢磨着,要如何才能把这些鸭货捯饬得漂亮些,没想到沈寻都已经想好,这就准备好了。

一个方形带雕纹的木制食盒,用朱色带金闪的丝布盒身上围了一圈,看起来高贵、典雅,上头的提手也是方形,却没什么旁的装饰,显得有些光秃了。

江知味请容双帮忙,从食盒上裁出一条金边的布料,手扎出一只带蝴蝶结的小黄鸭,绑在提手上,如此,叫人一眼就能瞧出这食盒里装的是什么,也不会显得单调。

连池在旁相当捧场,拍手直叫好。

在他的捧臭脚之中,江知味把整理好的鸭胸、鸭腿、鸭翅放在食盒的上层,齐齐地摆好,鸭头、鸭脖、鸭爪之类骨头多的,放第二层,鸭肠、鸭胗、鸭肝之类的杂碎,置于食盒的底层。

如此分门别类,把爱吃肉、爱啃骨头,吃内脏和不吃内脏的都考虑到了。

另用自家的食盒,上下两层的那种,装了满满当当的鸭货大杂烩,递给连池:“这个是给你家郎君准备的,就说江娘子谢谢他的帮助,等食肆开业了,请他随时来吃,管够,她分文不收。”

连池高声应“好”,面上笑开了花。就好像开了食肆的是他一样,这高兴的,尾巴翘天上去,有得意忘形那味道了。

等连池走后,江知味关了门。

鸭子简直全身都是宝。余下的那些鸭舌,量太少,江知味就没掺进去送礼,也不打算卖,留着自家吃就好。

凌花到赵太丞那儿给江大取药取了,她便和容双、两小只他们,分吃起了鸭舌来。

要说这鸭子的精华,还真就在这小小的一根鸭舌上。家乡的特产不是盖的,鸭舌此物,能在后世火了这么些年,真有它独特的道理。

鸭舌吃时得小心,因舌根的部分有倒刺,江知味就算身在后世,一次也不敢多吃。

吃时先把鸭舌尖柔滑的皮子咬下来,带一点舌尖软骨,脆中发韧,极有弹性。咬到舌骨中段,有一小截米黄色的脂肪,那里皮薄、肉厚,边啃边吮,嘴里填满荤油。

再小心避开舌根上的倒刺,去吃根部的两根须须。那是鸭子的舌系带,肉质精瘦,也是整条鸭舌上,最最入味的部

分。

啃咬得太过起劲,江知味每回吃个四五根,舌尖就有要破皮的意思。但总耐不住想要多吃,是那种痛并快乐着的神奇感受。

这便是鸭舌吧,总叫人欲罢不能。

容双和两小只都是头一回吃鸭舌。容双起初,还有些怕,觉得这部位奇奇怪怪的,是舌头诶,总觉得和吃自己的舌头没差,心里头膈应。

被江知味鼓捣着,尝过第一口后,新世界的大门打开,她也吃得根本停不下来。

鸭舌嘛,一定要用手抓着吃。吃过后,吮一吮手指上残留的酱汁,就跟吃完薯片舔手指一样,是品尝过程中的必须。

两小只早早洗过了手,这会子嗦手指嗦得起劲儿。剩下的没啃完的骨头也不能浪费了,江知味把骨头捣烂,清水洗过,拌了点米饭给猫狗吃。

猫狗而今随他们,一天吃三餐。基本人吃什么,涮涮水,他们就吃什么,长得也特别快。

不过这会子,三个毛孩子都在抽条期,尤其刘海,先前那么奶胖的一只,如今瘦长瘦长的,除了眼睛还小,其他无论耳朵、手爪子、还是嘴筒子,都比先前大了不少。

而且看这体型,难道江知味赌对了,这狗娃子真是往威风凛凛那方向长的?怎么瞧着越来越大,这势头,总觉得要长成一只威武的小豹子。

衬得两只猫崽子小鸟依人,被她身子一罩,安全感十足。

不过今日,江知味倒是没那么多时间撸猫逗狗了。

装修的匠人已经约好。泥瓦匠还是那位胡六,带着他的徒弟来。合作的这两次,无论是修屋还是垒土窑、园圃,她都对他挺满意的。

木匠那帮,也都是老熟人了。茶坊里原有的桌椅柜架都在卸招牌那日被移走,都得重新量过、定做。

江知味在钥匙交接时粗粗看过一眼,跟被扫荡过一般。

需要动工动土的地方不少,那些原本的仙桥洞府和她的装修风格不符,都得拆。

食肆八十来平,再加上搭了棚的后厨、露天的院子、还有后头那些供人起居的空间,整体面积在一百二十平左右。

还不包括地底下。原茶坊做了个冰窖,一边藏冰、一边做瓜果菜蔬米面粮油的仓储。这下好,都不用江知味费心费力找人挖了。

汴京的冬日会下雪,等汴河水面结冰那会儿,河上的船运便都停了。

因此这里的人们大多有囤冬菜的习惯。此前江知味囤了一些在家里的地窖,但随着地窖里的十三香越存越多,冬菜的储藏空间被挤占,看来到时挪到食肆放着就挺好。

整个午后,江知味都和匠人们在食肆里讨论装修的事宜。

她有思路,却画不来图纸,便由她口述,许木匠的小徒弟代笔,涂涂改改,一直到黄昏时分快掌灯,还没定下稿来。

看来装修这事一时半会儿真急不来。

不过她已经在许木匠那头,先定了一块落地的木牌子。那木牌子要求彩绘、上漆,直接把“知味食肆”的招牌打出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