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割鹿记 > 第九百八十八章 财宝乃诱饵(第3页)

第九百八十八章 财宝乃诱饵(第3页)

“我去。”陈知远说。

“不行。”林昭摇头,“你还没完成觉醒。”

“可我已经听见钟声了。”少年平静地说,“每天夜里,它都在叫我。而且……我姓陈,这是我爷爷留下的姓。”

林昭怔住。

陈砚虽未亲口承认,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最早一批护灯人之一,也是《灯火社会学导论》的实际作者。若血脉真能继承记忆共振频率,那么陈知远或许是唯一能在虚识海中存活的人。

仪式在朔月当夜举行。

他们以石板为基,围成九重圆环,每人手持铜钱,齐声诵读《割鹿记》终章。随着声浪攀升,地面光网剧烈波动,最终裂开一道缝隙,露出漆黑深渊。

陈知远穿上特制防护服??布料织入铜丝,缝有微型共振器,胸前绣着四个字:**我还醒着**。

他最后看了林昭一眼,纵身跃入。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天地异象频发:极光横贯赤道,地震波绕地球三圈,连南极冰层下都传来规律震动。归鹿观的铜镜碎片自发聚合,映出模糊画面:陈知远在无尽黑暗中穿行,四周漂浮着破碎的记忆残片??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恋人分别时的拥抱、战士赴死前的微笑……这些都是被系统判定为“无用情感数据”而遭清除的内容。

他一路收集,一路拼接,终于抵达核心区域。

那里悬浮着一本巨大的书,封面正是《割鹿记》初版,却被无数黑色藤蔓缠绕,书页不断自行改写:主角变成独裁者,誓言变为奴役宣言,灯塔成了监控塔。

陈知远拔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刀??那是沈眠留给他的遗物,一刀斩断藤蔓。

书页哗啦翻动,恢复原貌。

刹那间,全球三千多台正在播放“《割鹿记》神话改编剧”的电视同时黑屏,取而代之的是一段黑白影像:1972年,一群年轻人在地下室秘密抄写《割鹿记》,墙上挂着横幅:“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

这不是虚构,是真实历史。

信号持续了整整一分钟,然后中断。

但已经足够。

第二天,网络上疯传这段视频,标题统一写着:“我们被骗了三十年。”

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公开家族中秘传的护灯往事。有学者公布档案馆失踪文件的微缩胶片,证实政府曾大规模销毁相关记录;有程序员揭露某科技公司开发的“认知平滑算法”,专门用于弱化公众对敏感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

一场真正的记忆战争,悄然打响。

七日后,陈知远归来。

他瘦得脱形,双眼却亮如星辰。他带回了一句话,来自虚识海最深处的声音:

>“每一次你选择记住,都是对未来的投票。”

林昭将这句话刻在新立的灯碑上。

碑身由三百二十七块黑石拼成,每一块都来自一位点灯者的故乡。碑文没有署名,只有开头一句:

>**我愿点灯。**

多年过去,世界并未因此彻底改变。

战争仍在继续,谎言依旧盛行,许多人依然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但总有一些时刻,一些微小却不可忽视的瞬间,证明光还在:

某个冬夜,北京地铁末班车里,乘客自发熄灭手机,默默点燃一支蜡烛;

某所中学教室,学生在课本空白处写下“我还醒着”,并传给同桌;

某位退休教师临终前,让家人把《割鹿记》放在枕边,说:“我要带着它过桥。”

而在东海那座无人小岛上,发报机仍在工作。

守塔人修好了线路,信号更加稳定。每月朔日,他都会发送同样的摩斯电码:

**???????????????**

灯,还,亮着。

有时风暴来袭,信号中断数日。

但他从不放弃。

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就像当初,他也曾是在黑暗中听见钟声的那个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