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库

我的书库>汴京食滋味 > 5055(第6页)

5055(第6页)

江知味不晓得大锅菜在这会子的汴京叫什么名,反正在后世的河南,它就叫大锅菜。别看它的名字朴实无华,用到的食材也普通,但吃起来,大锅菜的味道可绝不一般。

五花肉切成厚片,撒点盐、十三香,先腌一腌。江知味从家里带了腐竹来,泡发了,切成肥厚的一段段。老豆腐切成厚薄正好的三角形,给这大锅菜,增添些别样的形状。

最关键的白菜,还一定得是这冬季里的白菜,被霜打过,熬起来吃特甜。

白菜梗叶分家,梗要片薄,便于入味。油中少下点儿油,切好的带皮五花,先在锅里煸过。

大锅菜吃的就是那一股子荤油香,带皮五花一定得煸透,煸成金黄焦脆的一片片,煸得锅里头的猪油金黄、冒起密集的小泡。

八角、花椒炒出味,下点儿豆瓣酱,炒到油脂变红,下葱、姜、茱萸,继而把白菜梗丢下去翻炒,炒到那菜梗上色、变软,缩水成细细的一条条,就能下白菜叶了。

木耳、黄花菜都是事先泡好的,下锅后调味。按说这后来下锅的,该是红薯粉条。偏这会子没有,江知味用自家使绿豆做的粗龙口粉做了个平替。

老豆腐、腐竹也都依次下锅,添一锅漫过食材的开水,熬过一阵儿,出锅时,来点儿香蕈粉、芝麻香油提鲜,那小味嗷一下就出来了,任谁闻见,都要来一句香得要命。

正量尺寸锯木条的木匠家那几个先挨不住了,争先恐后循着味儿往后屋的灶房跑。美其名曰来量量灶房的进深和门板的长宽,量了许久,江知味也没见这几个在图纸上添上两个小标。

那一双双眼睛,光往锅灶里面瞟了。

业主的气势还是得摆出来,江知味咳了一声:“下不为例啊,下回再这么敷衍,罚你们几个中午只能吃两个馒头。”

都是大小伙子,光俩馒头哪够,光有馒头吃不着菜,那更不行了。

几人刚想灰溜溜地跑走,身后那噼里啪啦戒尺一般的拍打声传来,是许木匠来了,在他们的屁股上一人来了三下,雨露均沾。

“你们几个,是我带过的学徒里头,最差劲的。”

古往今来教训学生的话术还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江知味想笑,纯憋着,硬生生等许木匠把这几个不听话的揍完,才开口道:“锅端不出去,出去了也没地方放,你们几个,去叫外头的伙计们来后厨盛饭吃吧。”

见好就收,这一个个,头衔尾跑得飞快,叫许木匠看了,恨恨地直摇头:“嗳,一个比一个皮厚。”

领头跑的那位名叫陈一,叫了人来以后,首当其冲的也是他。因长得格外人高马大,显眼得不行,江知味留心,多看了两眼。

陈一八尺男儿,九头身,进出时候,明明弯了腰,还是在门框上蹭了一脑袋灰。

此时大冬天的,江知味在灶台边上站着,身上也还套着薄袄。他倒好,两条胳膊上盖的布条子都掀开,把健硕的肩膀头子露出来。

这体型,江知味咋舌,应该挺能吃的。

果不其然,陈一没让她失望。拿了一只大碗,碗里除了盛得

冒尖的大锅菜,还有两个叠放在一起的水光肌大馒头。不仅如此,端碗的那只手,手掌心里还攥着一个硕大的白面馒头。

被江知味盯着看,他有些不好意思:“江娘子,我这人饭量大,吃这些,是不是太多了?”

“不多,多吃才好呢。”哪个下厨的不喜欢看别人狂吃猛吃,要没人稀罕她做的吃食,那才叫人伤心呐。

又叮嘱道:“你们只管敞开了吃,不够再添。要这两大锅的菜和炊饼吃了都不顶饱,我再给你们另起一灶,管够。”

闻言,原本还提心吊胆的几个年轻小伙,俱都放下心来,道“谢过江娘子”。

陈一嘿嘿笑了一下,飞跑出去,随手拣了块没堆杂物的地儿,屈膝一蹲。

大锅菜就馒头,吃的就是那一股熟烂的热乎劲儿。

五花肉的荤油全都化到了汤里,挂得那白菘帮、白菘叶上都是。几颗木耳颤巍巍地在碗里晃,往汤底里一挖,还有吸饱汤汁的豆腐、黄花菜,一截截软皮带褶的不知名食材,用筷子一挤,哗啦啦地淌下来好多油黄的汁水。

身侧此起彼伏,都是吸溜溜吃大锅菜、嚼炊饼的声音。

陈一没心思观望,深吸了一口碗边飘起的荤香,旋即埋头下去。

娘诶,这也太香了。

带皮五花肉煮得又糯又烂,放进嘴里,只轻轻一碰,那肉皮就滑溜溜地化开,融雪似的漾了他一嘴肥油,顺着舌根直往五脏庙里钻。

轻易嚼不烂的,便是夹层里的瘦肉了。吸足了汤汁,不嫩也不柴,在嘴里越嚼越香,愈发得有滋有味。

禁不住用筷子小口小口吃,陈一总觉得不过瘾,干脆一仰头,像喝水那样,把余下的大锅菜往嘴里倒。

如此一口下去,体验果然不同。

粉丝艮啾,要在牙齿间稍费点劲儿,才能从中截断。豆腐应该是这里头最吸汁的,吃得太大口,鲜美的汤汁从里头“滋”一下跑出来,烫得他舌尖发麻,也舍不得吐,在嘴里来回翻腾,总算凉了些,囫囵着往肚子里咽。

至于那个他叫不出名的东西,陈一抬起头,另夹起一筷子:“江娘子,这是什么?”

江知味入乡随俗,也抱着碗,蹲在地上吃得起劲:“这是腐竹,用豆子做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